孙仲旭的翻译功底如何?
孙仲旭的翻译功底不错,是个业余翻译家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中文译本中,除了首位译者施咸荣翻译的版本之外,译林出版社在2007年推出的由孙仲旭翻译的版本最受关注,迄今已售出近10万册。在孙仲旭眼中,《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对他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小说。“可以说从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起,让我走上了翻译之路。”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孙仲旭译的第一本书,按出版顺序却是第10本。孙仲旭(1973——2014),毕业于郑州大学外文系,曾长期供职于广州某航运公司。1999年起开始从事业余文学翻译。2014年8月28日,年仅41岁的孙仲旭因抑郁症在广州自杀。孙仲旭短暂的一生完成了30多部译作,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上来透口气》、《巴黎伦敦落魄记》,理查德·耶茨的《恋爱中的骗子》、《复活节游行》,伍迪·艾伦的《门萨的娼妓》,卡佛的《火》,奈保尔的《看,这个世界》等众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主要著作已出版译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动物农场》、《门萨的娼妓》、《有人喜欢冷冰冰》、《塞林格传》、《梦想家彼得》等31种(包括再版版本)。对翻译的方法介绍: 我谈翻译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这次谈的是目前我译一本书时的工作程序,这也是随着自己的翻译实践,而演变成这个“流程”的,不惴愚鲁地写下来,希望对有志于翻译的朋友多少有些参考作用,高手看到,或者可以暂时忍一忍笑。 1. 原书要先看一遍。我也知道傅雷前辈声称“一本书不看十遍决不动手”,但是就我个人来说,看十遍不仅出版社等不及,自己也会先看出毛病。 2. 用A4纸把全书复印一遍,在行间、页边草译,用的最多的是陆谷孙先生的《英汉大词典》,疑难词先记下来,妙手偶得的译法也记下来,存疑的如果暂时不用解决,可以留个问号。 我觉得草译很关键,这一遍越细致、记下的东西越多越好,以后就会轻松一点。在这个阶段要很有耐心,不用着急在电脑上开始译。 3. 看着草译,在电脑上译,之前还要再看一下草译,尽量在看这一遍时多记点东西。这时对于疑难的地方,就会用到很多资源,如各种词典、网络、智囊朋友等等。 4. 译完后用一向积累的清单查一遍。这个清单是通过自己的翻译经历积累起来的,包括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希望改掉的地方。利用电脑的查找功能,做起来不难,顺便也可以全书挑着看有什么要改的。 5. 用清单查过后,把全书看一遍 6. 打印出来和原书对着校一遍。 7. 校完后阅读两遍,就可以交稿了。 8. 要求出版社不管几校,把排校出来的稿子寄回来看,再做一些改动。 9. 最后就是书出版后再统看一遍,以后也会随意翻一下,还有来自读者的反馈,积累一些需要改动的地方,争取在重印或者再版时改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这是个“持续改进”的阶段。 另外,除了上述译书时的具体工作之外,因为“功夫在诗外”的原因,平时为了积累,还要为需要而读书,尤其是在翻译某一本书时,要多少读一些相关的书,有时简直是硬着头皮去读,也进一步确认了如题所言。
标签:孙仲旭,功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