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列表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期间从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为止,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年。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北魏历经二十一帝,共172年。此外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历史上北魏皇帝大多短命。
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拓跋宏--宣武帝元恪 --文景帝元愉--孝明帝元诩-- 隐帝元法僧
少帝元钊 --文穆帝元勰--孝宣帝元劭 --孝庄帝元子攸 --顺帝元颢 --惠哀帝元晔
节闵帝元恭--顺文帝元朗 --武穆帝元怀 --出帝元修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生平
魏道武帝拓跋珪(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珪,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兰氏的儿子。
大事年表
登国元年(386年),鲜卑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东山再起,在牛川(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会诸部,复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国号代。二月,迁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古城),四月,改称魏王,国号大魏。是为北魏建国之始。
登国初年,拓跋珪在其统治地区的腹地(今内蒙古西部地区)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政策。
登国二年(387年),北魏打败独孤部刘库仁之子刘显和刘卫辰。登国三年(公元388年),拓跋珪进攻库莫奚(驻牧于今赤峰北部地区),获杂畜10余万。
登国六年(390年),拓跋觚奉命出使后燕,被后燕扣留,以求名马。此后两国关系僵化。北魏开始联合西燕对付后燕。同年北魏征服了占据阴山北麓的贺兰部。
登国七年(391年),又征服了占据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随后又兼并库莫奚、高车等部落,实力大大增强。
登国九年(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灭西燕,攻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亡。华北一带只剩下北魏与后燕两国。
...查看更多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人物生平
魏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也叫拓跋嗣。后魏第二任皇帝。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嗣的父亲道武帝拓跋珪为防止外戚专权,仿照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之制,将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处死(即子贵母死制)。拓跋嗣日夜啼哭,被拓跋珪训斥,出逃宫外。409年,拓跋珪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杀害,拓跋嗣平息谋乱,诛杀拓跋绍,即位登基,改元永兴。即位后,内迁民众,整顿流民。410年,派大军北伐柔然,取得胜利。后又将后魏实力范围拓展到河南,与东晋接壤。拓跋嗣励精图治,整饬内政,为南征作准备。422年,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后,亲率大军南征,在次年攻克虎牢等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领土。但是,在亲征中,拓跋嗣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在返回平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2岁。
历史评价
魏明元帝拓跋嗣文武双全,治国有方,内迁民众,外卫边疆,重用崔浩等魏臣,使北魏更快的像封建社会转变。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下启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魏书》评价: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史臣曰:太祖英雄,北驱朔漠,末年内多衅隙。明元抱纯孝之心,逢枭镜之祸,权以济事,危而获安,隆基固本,内和外辑。以德见宗,良无愧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为政举措
政治
拓跋焘即位后,雄心勃勃,南征北战,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对立政权间的矛盾。但拓跋焘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而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有策略思想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势,也力争通过通使、贡赐、联姻,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拓跋焘统治的30年间,后魏和柔然、刘宋、胡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相互联姻,也不乏其例。
如神元年(428年),拓跋焘把俘虏的夏国主赫连昌迎至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并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在此之前,拓跋焘已纳夏主昌的三个妹妹为贵圮,并立其一妹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拓跋焘派使臣册封北凉主沮渠牧键为王,并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纳北凉主之妹为昭仪。延和三年,拓跋焘以海西公主嫁柔然汗吴提,并纳其妹为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焘率军伐宋,直抵瓜步。在胜利形势下,他主动遣使求和、请婚。他以其孙示宋使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缘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表示了他要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当然拓跋焘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正的。但在战乱年代,即使是短期的和平,对恢复社会生产,减轻人民痛苦都是有好处的。拓跋焘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能有效地使用战争和和平手段,足见他是拓跋焘对经济,思想文化建设也很重视。他说:“财者,军国之本”。他懂得物质财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大事。
《魏书》记载:“世祖继位,开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又于岁时取鸟兽之登于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据其统治区民族众多,生产方式不一等情况,坚持实行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政策。既重视汉族人民农业生产,也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和通过战争掠夺等手段来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
军事
拓跋焘特别重视军队建设。蒙古大草原的游牧射猎生活,锻炼了鲜卑人健壮的体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骑射技艺。军队,特别是骑兵,是北魏克敌致胜的重要工具。拓跋焘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屡下诏令,申明纪律。他对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或升官进爵,或赏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
...查看更多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北魏皇帝,在位仅八月。
人物信息
姓名:拓跋余
谥号:南安隐王
政权:北魏
在世:5世纪―452年
在位:452年三月―452年十月
年号:承平
人物经历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获封为吴王,后于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待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后厚待群下,但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另外,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于是杀拓跋余。
人物结局
452年10月丙午日夜间,拓跋余在平城去东庙祭祀,宗爱暗令小黄门贾周等乘拓跋余不备,用匕首将他刺死。葬处不明。
同期年号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元嘉(424年八月―453年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承平(443年―460年):北凉政权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年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
生平概述
少年时期
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公元444年(5岁),拓跋濬随祖父出巡,遇到边将解压俘虏而过,当即以王者口气命令边将释放俘虏,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拓跋濬年长之后,风格异常,每有大政,常参决可否,开始参于政治决策。
年少即位
公元452年(13岁),宗爱暗杀魏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余,后又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即拥立拓跋濬即位,杀宗爱,改元兴安,是为魏文成帝。追尊其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
魏文成帝拓跋濬称帝后,鲜卑贵族与汉族平民的矛盾逐渐突出,虽然魏文成帝拓跋濬多次下诏制止鲜卑贵族的腐败行为,但是由于百官腐化之深,诏令不能有效实行,未能减轻百姓痛苦,致使百姓反抗统治者的斗争,越演越烈。
魏文成帝拓跋濬时,北魏内部斗争激烈,被魏文成帝拓跋濬处死的大臣不计其数;另一方面谋权夺位的斗争更是接连不断,公元452年11月(13岁),陇西屠各王景文叛,魏文成帝拓跋濬诏令统万镇将、南阳王惠寿讨平之;公元453年2月(14岁),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被诛,建宁王拓跋崇与儿子济南王拓跋丽为杜元宝所引诱参与谋反,俱被魏文成帝拓跋濬赐死;7月,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谋反,事泄被杀,其他大小谋反事件数不胜数,北魏王朝开始衰落。
...查看更多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传位於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对方毒死,时年23岁。
3岁封储,12岁登基,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拓跋弘(454~476年),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北魏第五任皇帝。执政初期,拓跋弘先是受到了权臣乙浑的百般欺凌,后又受到了太后冯氏的长期压制。尽管拓跋弘“幼而神武,聪睿机悟”,但在权力欲望极强的冯太后的左右掣肘下,他的才智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施展,造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同水火,且愈演愈烈。
皇兴四年(470年)十月,拓跋弘因为反感冯太后淫乱后宫,便借故诛杀了其最宠爱的面首李奕。李奕之死,瞬间激化了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本来就不可调和的矛盾,恼羞成怒的冯太后扬言要废掉拓跋弘。为了逃避和自保,平日对黄老之学和佛经义理研习颇深的拓跋弘一时间看破红尘,心灰意懒,被迫决定主动禅位。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18岁的拓跋弘把皇位传给儿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为了把幼小的拓跋宏培养成对甘心受其摆布的傀儡皇帝,冯太后多次通过残酷手段消磨和改造他。有一次,冯太后竟然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拓跋宏一个人关在一间黑矮的小房子里,三天三夜不让他吃喝。这一切,拓跋弘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查看更多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平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生平事迹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病死,元恪即位,是为北魏宣武帝。即位之后的元恪,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族遗老们雨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元宏的改革。随后,元恪趁南朝正处于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于公元500年开始南伐。战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国势盛极一时。
元恪踌躇满志,回身将精力放在治理国家的内政中。但此时北魏已经出现贪官污吏这些蛀虫。顾命大元恪的叔父元禧昏庸无能,侵吞了大量田地和盐铁产业。另一辅政亲王元详,则大搞“官倒”生意。上行下效,加上元恪没有及时严惩,使得朝廷上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带了元恪统治的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廷更加腐败。出身卑微的高肇对皇族亲王们满怀嫉恨,利用外甥皇帝的宠幸,逼杀了北海王元详。又将诸亲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兆王元愉不满,遂起兵谋反,在信都宣布即位,不久被元恪派大兵镇压。随后高肇又诬陷彭城王元勰暗通元愉谋反,元恪于是下旨赐毒酒给元勰,逼他自杀。
到了元恪统治末年,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元恪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公元515年,元恪因病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孝明帝元诩,是宣武帝元恪的二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恪虽半信半疑,但为了给元氏皇朝留下血脉,所以还是格外小心,这才让元诩长大成人。但元诩的生母在元诩即位后,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公元528年,已经19岁的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非常不满,于是法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了密诏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
大事年表
515年,杀大臣裴植等。免高阳王雍太傅官,解除事权。
516年,太后造永宁寺,又增筑伊阙石窟。
523年,六镇起义始此。
526年,朔州民鲜于阿胡起义,破平城。魏财政困难,预征六年租调税。
528年,帝召尔朱荣兵,以威胁太后。太后毒杀之。立幼主钊,年三岁。
太后专权
鲜卑族曾经有很多极其野蛮的传统,其中最奇怪也是最残酷的一种,就是一旦哪个皇子被立为太子,这个皇子的生母就必须被赐死,目的是防止出现太后专权的事件。
这个传统确实很野蛮,但是似乎挺有用的,北魏的大部分时期都坚持了这一传统,即使是改革家魏孝文帝,也没有改变这一传统。
当然,这种野蛮的传统最后还是被废除了,可惜的是,一经废除,北魏的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你说这事儿邪不邪?
宣武帝第一个儿子当了太子,其生母却没有被赐死,她是宣武帝的妻子——胡充华胡贵妃。宣武帝在立了他的儿子元诩为太子之后,并没有像从前那样赐死儿子的生母,反而在临终时把太子托付给她。于是,元诩继位成为北魏孝明帝,胡充华便成为北魏历史上第一个以生母身份临朝称制的太后。
...查看更多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北魏献文帝之孙,彭城王元勰(的嫡子(第三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担任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7年,被特封长乐王。528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生于公元507年,528年即位,530年被杀,在位三年,年号:建义、永安。
河阴之变尔朱荣拥立孝庄帝后,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带到河阴(今河南孟津东),投入黄河淹死。然后又以新主引见百官、祭天为名,诱使2000多人齐集淘渚(孟津西北),在众多骑兵包围下,尔朱荣历数百官罪状,将他们全部杀死。这次事变,称为“河阴之变”。事变之后,北魏朝廷官员,除了一些幸存的旧人,绝大部分都由尔朱荣部将任职。
尔朱荣的女儿,原为孝明帝嫔妃。尔朱荣执政后,便让孝庄帝纳为皇后,孝庄帝无奈,只好答应。孝庄帝外逼于尔朱荣,内迫于尔朱后,处处受制,心中怏怏不乐。
击败葛荣孝庄帝即位不久,葛荣所领导的起义军,号称百万,继续南下,北魏国都洛阳受到严重威胁。孝庄帝派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率七万骑兵,以侯景为前锋,在邺城围攻葛荣。葛荣以为兵多将广,麻痹轻敌,被尔朱荣一举击败,被俘身亡。葛荣死后,尔朱荣收用葛荣旧部宇文泰,将其余20余万起义群众分散到各州郡,归地方管理。因尔朱荣镇压葛荣有功,孝庄帝封其为大丞相。都督河北京外诸事,并封尔朱荣的儿子为王。从此,尔朱荣集团拥有强大的兵力,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权。
尔朱氏乱政孝庄帝即位后,内乱外患不止,葛荣刚被击败,南梁又来干扰。永安元年(528)十月,梁武帝派军数千人护送降梁的北海王元颢去洛阳争夺帝位。次年五月,孝庄帝闻讯,恐京城陷落,逃往河北,梁兵攻入洛阳,元颢称帝,改年号建武。
此时,尔朱荣在晋阳,听到国都陷落,皇帝北逃的消息,与元天穆起兵,护送孝庄帝南归。元颢急忙派兵抵御,两军相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终因元颢失去民心,被尔朱荣击败,元颢被杀。由此,尔朱荣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开始了攫取北魏政权的活动。他以晋阳为根据地,命其弟弟尔朱世隆在洛阳监视傀儡皇帝。永安三年(530)八月,孝庄帝不甘心做傀儡,利用朝见的机会,杀死尔朱荣。尔朱荣长子菩提、尔朱阳者等三十人随荣入宫,也被伏兵杀死。
同年十月,尔朱荣的从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和和从弟尔朱世隆共谋,推戴太原太守兼并州事长广王元晔即皇帝位。孝庄帝随即被送到晋阳拘禁,不久被缢死。时年二十四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长广王元晔,即惠哀皇帝(509年-532年),字华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父扶风王元怡。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
人物生平
扶风王元怡的儿子,也是尔朱荣的妻侄,公元508年生,530年十月即位,次年二月被废,532年十一月甲辰(十四)(12月26日)被杀。在位四个月,年号:建明。
元晔即位后,尔朱兆进入京城,纵兵抢掠,并且,又一次大杀北魏诸王和百官,接着返回晋阳,命令尔朱世隆,尔朱度留镇洛阳,尔朱世隆更为残暴,人民对他恨之入骨,元晔在尔朱世隆的控制下整日惶惶不安,公元531年2月,尔朱世隆又废黜元晔,降封为东海王。元晔被废后,尔朱世隆拥立他们的近亲广陵王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
帝王档案
姓名:元晔
别名:长广王、东海王
国籍:北魏
民族:鲜卑族
出生地:洛阳
出生日期:509年
逝世日期:532年十一月
职业:皇帝
在位时间:4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帝以前,曾经装聋作哑地渡过了8年。公元530年,尔朱兆在废掉元晔后想改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是哑巴,于是派人向元恭转述他们的意图。装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能当皇帝,大喜过望,巧借孔夫子的话说:“天何言哉!”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并表示愿意当皇帝。公元531年,元恭被拥立为帝,尔朱氏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起兵反对尔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元恭同时被废,一个月后被毒死。
人物简介
北魏节闵帝元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字修业。广陵王元羽之子。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姓名:元恭
别名:元修业
国籍:北魏
民族:鲜卑族
出生日期:498年
逝世日期:532年
职业:皇帝
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年号:普泰
庙号:烈宗
谥号:节闵帝
别称:广陵王、前废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元朗(513年―532年),字仲哲,北魏皇帝,章武王元融第三子。531年十月即位,次年四月被杀,年二十岁。在位六个月。年号:中兴。
姓名:元朗
别名:安定王或后废帝
国籍:北魏
民族:鲜卑族
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人物生平
531年三月,尔朱荣部将晋州刺史高欢统帅六镇流民来山东,得到殷州赵郡大族李元忠、冀州大族高乾、高敖曹兄弟等人协助,分余众占据殷、冀二州。高欢本是葛荣部下,统率葛荣败后的鲜卑流民,深得流民拥戴。高欢严肃流民纪律,规定他们第一,要与汉人和睦相处,第二,要听从自己的命令。高欢成为鲜卑流民和汉族大姓联合势力的领袖。为了讨伐尔朱氏集团,高欢接受孙腾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立魏太武帝景穆太子元晃的玄孙、安定王元朗在信都城西为帝,与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相对抗。
尔朱兆和听说高欢要与自己争天下,又立了一个皇帝,非常气愤,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率大军二十万攻打高欢,高欢率骑兵二千、步兵三万迎战。高欢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巧施反间计,促使尔朱氏之间互相猜忌,分散力量,从而占领邺城,击败尔朱氏。532年四月,高欢攻入洛阳,先后杀死元恭、元朗二帝,又立孝文帝孙、广平王元怀第三子平阳王元修为帝。
元朗的陵墓位于邺西南野马冈。安定王本是北魏宗室,任职冀州渤海太守。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曾祖父拓跋太洛(其实是南安惠王拓跋桢,元彬过继给拓跋太洛)、祖父章武王元彬、父章武王元融、母亲是程氏。前废帝东海王元晔被废,高欢拥立元晔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儿子元朗继位。531年被高欢立为皇帝,532年被废,随后被杀。他的陵墓位于邺西南野马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孝武帝元脩,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534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永安三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
简介
北魏显宗孝武帝,名元修,一说元脩(510年-534年),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是妾李氏。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
他曾被封为汝阳县公、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建义年间,辞散骑常侍一职,为平东将军、太常卿,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530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河阴之变后政局一片混乱,诸王大多各自逃生,元修逃亡民间,隐为乡农。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氏,欲立元悦为帝,因无法服众,只得退而选择元修。斛斯椿从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辗转寻到元修,元修道:“这该不是把我出卖了吧?”高欢遂亲自前来陈诚,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即位。
元修即位后与高欢的长女结婚,夫妻彼此都没有感情。元修与三个堂姊妹姘居,将她们都封为公主。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时,元修于七月廿八日(8月22日)率一部分兵众,偕同情妇元明月及元明月的哥哥元宝炬等入关中投奔其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姊妹有伤风化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给杀死,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埋进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西魏上谥号为孝武皇帝,东魏则称他为出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标签:列表,北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