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上风电】三峡广东汕头南澳项目试桩工程正式启动
导读:
◆ 三峡广东汕头南澳项目试桩工程正式启动
◆ 我国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基础超大直径单桩顺利沉桩
◆ 国内海上风机最大直径单桩成功“扎根”深海
◆ 国内最长海上风电CGI5MW-83.6A叶片完成静力测试
◆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首座厂房交付 首批机组年底下线
◆ “海上追风”产业前景诱人
◆ 国际能源署发布《海上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的崛起力量》
◆ 最新漂浮式风机标准与认证指南 DNV.GL重磅发布
◆ 官方正式公布V164-10.0 MW风电机组参数了
◆ 海上风电市场2024年破600亿美元
◆ Arkona海上风电项目成功接入电网
三峡广东汕头南澳项目试桩工程正式启动
9月20日7时30分,随着打桩船桩机的启动,广东汕头南澳项目试桩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在三峡新能源汕头项目团队共同努力下,于10时10分顺利完成第一组三根挤密砂桩基础施工。
试桩过程掠影
南澳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东部海域,总装机容量300兆瓦,是三峡集团在粤东地区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在试桩工程准备阶段,项目团队积极与施工单位、设计院沟通交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和海况,抢抓海上施工窗口期,在台风“山竹”过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工试桩,采用挤密砂桩复合地基,通过将砂源运输至打桩平台,采取干法灌砂及加压排砂工艺在水中成桩。后续,在复合地基上搭建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测试。
挤密砂桩试桩工程效果图
下一步,汕头项目将联合各参建方共同努力,紧抓施工质量,全力推进施工进度,为后期项目主体工程全面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基础超大直径单桩顺利沉桩
9月23日,由华东院承担勘测设计的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项目首台6.45MW风电机组的基础桩顺利沉桩,该台风电机组是目前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直径最大的单桩基础。
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项目离岸直线距离约45km,泥面高程在-1.0m~-17.0m之间,风电场共安装54台3.3MW和19台6.45M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300MW,其中6.45MW单桩基础直径最大8m,桩重最大约1153t,桩长最长87m。
项目采用了华东院自主研发的无过渡段超大直径单桩技术,该项技术于2010年在龙源如东潮间带海上风电场中首次成功应用,201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自2010年开始应用于单机容量2.5~3.0MW、水深5m以内的潮间带风电工程中,直径一般在4.2~5.5m、桩长50m以内;2014年华东院将其推广到第1个满足国家“双十”要求的中广核如东近海风电场中,并开始了更大规模化应用,华能如东、鲁能东台、三峡响水等一系列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均采用了无过渡段单桩技术,单机容量增大至4.5MW,海域水深至25m。
该项技术从科研研究、设计成型、试点应用、监测反分析,再推广至规模化应用,历经八个春秋,先后荣获了首届浙江省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已成为华东院海上风电勘察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我国海上风电场中已实施应用超过60%,总台数超过600台。未来,华东院将继续在“科技至上、技术立院”战略引领下,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着力提升核心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6.45MW超大直径单桩基础
已建成海上风电场
国内海上风机最大直径单桩成功“扎根”深海
近日,由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江苏分公司负责施工的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国产6.45兆瓦风机基础大直径钢管桩沉桩施工。该钢管上、下口直径分别为7米和7.8米,是国内海上风机最大直径单桩。
该工程造价约9.79亿元,项目部承建工程内容为60台风机和一座升压站基础。其中,3.3兆瓦风机43台,6.45兆瓦风机17台,风机基础均采用无过渡段单桩基础型式。本次施打的首根单桩为56号风机基础,桩长78.5米,单体重量达1052吨,目前为国内最大。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项目部积极主动与业主、设计院、钢管桩生产厂家等有关单位多次联系、沟通,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为保证施打方案的可行性,多次邀请相关海上风电施工专家,召开方案评审会,最终审核通过施工方案。
项目部采用3600吨起重船作为主吊,500吨起重船配合,用近17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完成单桩的抬吊、立桩、旋转、进入稳桩平台、下桩、定位等沉桩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始终观测液压锤状态,用近4个小时完成最终沉桩。经过业主和监理单位复测验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该桩顺利完成,标志着国产大容量机型在海上风电项目首次批量化应用正式开始。大容量机型的应用可减少机位点排布数量,缩短工期,提前发电,促进国家海洋资源集约利用。与大容量机型配套使用的单桩基础施打成功,也为今后大容量机型在海上风电项目上的应用提供坚强后盾。
国内最长海上风电CGI5MW-83.6A叶片完成静力测试
近日,在WINDnovation、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鉴衡认证中心的共同见证下,机电集团重通成飞公司海上风电CGI5MW-83.6A叶片圆满完成静力测试。
该叶片兼顾了5MW和6MW机型的结构设计和长度可拓展性,通过精益的结构优化、精细设计和其他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最终能实现单支叶片降重11吨,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海上风电叶片。此次测试通过,标志着重通成飞在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进一步为公司拓展海上风电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也是重庆企业在绿色装备制造方面的新突破。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首座厂房交付
首批机组年底下线
26日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首座现代化厂房
——金风科技厂房交付使用
这标志着产业园从招商、建设阶段
转向生产、运营阶段
金风科技工厂占地约88亩
主要生产6.7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机
年产值100亿以上
该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
首批机组预计年底下线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
位于兴化湾北岸的福州江阴工业集中区
现已有金风科技、江苏中车电机等
5家企业入驻
园区预计2020年达产
届时将实现海上风电整机、电机、
叶片、结构件等主要零部件的福建制造
未来,产业园还将通过
引进国内知名的海上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企业
形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
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为一体的
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基地
成为福州新的产业名片
“海上追风”产业前景诱人
风车抽水、风力制热……取之无尽,用之不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人类很早就对风所蕴含的“隐形能量”给予厚望,如今,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已是全球普遍的共识。作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国,我国风电产业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新阶段。近年来,江苏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风电产业发展布局,综合考虑能源禀赋与生态环境承受力等因素,未来我省重点发展方向将是海上风电,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规划到2020年风电将突破1000万千瓦。”在刚刚举行的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省能源局副局长袁焕明透露,海上风电与分散式风电前景诱人,将成为江苏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新蓝海产业。
领航海上风电,
江苏大有可为
江苏坐拥954公里海岸线,近海风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海上风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规模以上风电企业约为70家,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海上风电并网212万千瓦,占全国70%,并网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我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指标突出,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善,是海上风电行业的领航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处处长丁夕平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海上风电,江苏大有可为。事实上,江苏所特有的低风速风场、滩涂型海岸为风电产业提供了技术和工程开发的便利。专家认为,有序化、节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海上风电,是未来江苏风电产业的重要方向。近期,我省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的海上风电报告已上报国家审批,海上风电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指日可待。“不仅如此,市场竞争力还需做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袁焕明表示,省能源局正在根据国家能源局方案,初步确定用招标优选方式进行。
海上风电前景诱人,风险控制是首要因素,技术创新则是基础。由于硬性维护难度较大,海上风电对设备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海上风电场建设要经历地质勘察、内陆运输、海上施工等七个步骤,每一个阶段都需有风险识别。”中国船级社副总监蔡安民提出,虽然近两年海上风电加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才经历了不到10年时间,行业工程基建各方面都存在很大风险。海上风电的一级维护离不开技术创新,“借由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建设成本的逐步下降,提升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才是赋予这个行业活力的关键。”
能源互联网,
分散式风电的价值洼地
分散式风电,指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所产生的电力可就近接入电网,并在当地消纳的风电项目。与发展较为成熟的集中式风电不同,分散式风电不以大规模远距离电力为目的,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本地平衡就近消纳,输电距离一般不超过十几公里。
我国低风速资源占全国风能区的68%,且接近中东南部地区电网负荷中心,为发展分散式风电提供了丰富条件。目前,江苏已经开始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低风速风电和分散式风电进入新的整合期。专家认为,我省尤其是苏北地区处于平原地带,人口密度较苏南相对分散,与特色小镇、精准扶贫等结合起来发展分散式风电将成为传统集中式风电的重要补充。
但由于项目在合理规划、精细化开发能力以及优势技术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分散式风电当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分散式风电至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这是制约江苏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最大阻碍。”南京高传机电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蓉提出。
分散式风电前景广阔,模式创新是关键。“与集中式不同,分散式风电容量小,相对投资成本较高,要靠金融、政府、开发商和整机商合作创造盈利模式。”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副秘书长余春平表示。
如何破局?能源互联网是离不开的话题。“如果整体角色不断明确和完善,分散式风电可以实现多种商业模式,例如通过B2B、B2C、O2O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的互通,这也是分散式风电的价值洼地。”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研究经理张天姣认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包含资源甄别、风险评价、技术到建设资产管理等。实际上,因为分散式风电刚刚起步,未来随着风电全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能源互联网能够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搭建分散式风电产业生态,“这将会成为破局分散式风电的一个方向。”
组团创新,
迎接风电平价时代
我国风电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扩张,现已进入稳健发展的新常态,风电市场从强调低价与低成本投入到关注度电成本的综合考量。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释放了“风电走向市场化”与“加速平价上网”两个重磅信号。风电平价上网成为所有“追风人”的共同目标。如何有效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以适应风电竞价新政,是摆在江苏风电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迎接平价时代,全面创新、提质增效是根本。“在风电行业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作为主要部件供应商,艾尔姆风能正在积极推出更长、更轻和更可靠的新型叶片,在江苏工厂实现规模化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叶片运维服务能力,降低运维服务成本。”艾尔姆风电产品和大客户总监赵楠说。
竞价上网、度电成本、智慧风机……行业热词看似繁多,实际上都是围绕降本和提高发电量展开。“我们研究了市场上比较传统的直驱、双馈两种风机机型的优缺点后,自主研发推出中速永磁这样一款新机型,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南京高传机电总经理廖恩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风电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逐渐成熟。如今面临政府减补新形势,企业只有追求技术进步,提高发电率以降低单位度电成本。“市场竞争压力给了企业创新动力。”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江苏标杆电价在每度0.37元左右,而风电价格即将从0.6元降至0.57元。“从投资角度来说,0.57元的电价会带来非常好的收益,但如果降至0.37元,企业会面临一定难度。”余春平认为,“降低建造成本依靠技术创新,而融资成本占固定成本大头且远高于国外。若融资成本能降下来,对于走向市场化的风电产业将会非常利好。”
追风产业,在追一个怎样的未来?海上风电与海洋生态融合或许是一个答案。“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开发强度最高的国家,依靠海上风电产生的‘人工鱼礁’效应进行多用途开发,也许可以在风电场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海洋城市。”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室主任徐伟在谈及风电场用海的策略时,畅想了这样一个蓝色未来。海洋城市或许还遥远,但乘风而行,风帆助航,风电产业必将拍岸经济新蓝海。(来源:新华日报)
全球风电成本、装机预测......
国际能源署发布《海上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的崛起力量》
9月19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海上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的崛起力量》。
摘要
1、海洋经济中的海上可再生能源
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项不断发展的海上活动,相对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而言,目前海上可再生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但它是海洋经济(是世界粮食、能源、矿产、健康、休闲和运输的一个重要来源)中日益发展的一部分。世界各国正在寻求海洋的巨大潜力,对海洋环境造成多重压力进行调和,包括过度开采、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气候变化。许多国家正在朝着更一体化的海洋管理政策框架方向迈进,将石油、天然气、风能和海洋能源活动纳入更广泛的未来对话(关于世界海洋)。
2、海上风电—街区新子
政策支持、创新和成熟的供应链正在使海上风电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中一种日益可行的选择,海上风电正在驾驭更稳定和更高的风力速度。近年来,投资大幅回升,相比陆上风电对规模和高度的限制少,海上风机正在成为巨人。商用风机的高度从2010年的100米(m)3兆瓦装机发展至2016年超过200米8兆瓦的装机容量,并且目前研发的12兆瓦风机设计高度达到260米之高。装机也从正在离海岸距离更远的地方进发,以挖掘更好的质量的风资源和推高容量系数。除了降低发电成本之外,这些性能的改善也减轻了将海上发电纳入电网的挑战。
根据在海上油气行业广泛部署的理念,第一个使用浮动式风电机组的项目目前已实现投运。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浮动式技术将大大拓宽海上发电的经济来源基础。然而,随着潮汐、波浪或海洋热能商业化的可能性,仍需要进行重大的研究和投资推动,将一些有希望的海上技术推向主流。
3、海上风力成本的一步变化即将到来
对欧洲北海海上风电成本竞争力的承诺,为清洁能源投资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新渠道。在G7经济体发挥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欧洲最近的拍卖结果表明,计划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代初投产的一些新项目的成本将大幅降低;其中包括一些不需要任何价格保证的投标,尽管在有利条件下,输电系统运营商所采取的电网连接成本很高。成本的大幅改善如果能够实现,将缩小海上风电与其他主要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世界其他地方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提供强有力的刺激。在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包括亚洲和北美国家,已经出现了对海上技术产生兴趣的新浪潮,这可能导致投资的加速和技术学习的良性循环。
对于海上风电而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改进部署是实现超越新政策情景预测结果(到2040年,全球装机从目前的14吉瓦(GW)提高至160吉瓦,装机主要集中在欧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预测结果(装机增至350吉瓦,装机分布在许多其他区域和国家)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后一种情况下,更迅速的终端能源使用的电气化和/或任何对陆上风电部署的限制将进一步拓宽海上风电的发展。在新的政策情景中,海上风电将在2040年之前为欧联提供10%的发电量。
4、良好的政策设计和路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扩大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取决于有效的政策框架和支持,即使成本低的技术也是如此。所有G7经济体都已采取行动,探索和发展它们在海上发电方面的潜力,欧洲部署的经验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政策要素指导,有助于巩固该部门发展:
1.通过研究、发展和示范活动,为未来的市场机会提供更大的知名度和确定性,为海洋可再生部门提供一个长期远景,以支持有效供应链的出现。
2.好选址的数据库:关于风力、水环境和亚表面的综合现场数据对于指导投资决策、促进优化设计、降低资本成本和更精确地前期估计非常重要。
3.监管过程的效率、一致性和清晰度,使海上开发商、金融家和电力购买者能够以合理和可预测的方式管理法规和环境法规遵从性。
4.竞争性投标或其他支持计划;这些计划正在演变,但所有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需要某种支持机制,以增加收入确定性,同时激励成本降低和创新。
5.电力输送连接的确定性;通过及早规划和及时实施新的输电连接,将海洋可再生项目和输电网的协调发展成为必要。
6.与其他海运业和海洋环境的关系,包括空间规划,以调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航运路线和捕鱼区等相互竞争的利益,并认真考虑对沿海社区和海洋生物和生境。
7.与其他海上能源活动和供应链的协同作用;通过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专门知识和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的降低仍有很大的潜力;可再生能源发电还可以改善石油和天然气装置的环境性能。
北海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气盆地,具有蓬勃发展的可再生电力工业,已经发掘到各部门之间的重大交叉。它很可能是测试海洋能源合作长期概念的技术和商业有效性的实验室。然而,潜在的协同作用不仅限于欧洲,而且对综合境外思维的需要远远超出能源部门,包括航运、港口基础设施、其他海运业和海洋环境的所有方面。(来源:ERR能研微讯)
最新漂浮式风机标准与认证指南 DNV.GL重磅发布
近日,全球风电界最权威的认证机构DNV.GL发布了两部新标准——《DNV GL-ST-0119 漂浮式风机结构设计标准(修订版)》和《DNVGL-SE-0422漂浮式风机认证指南》。
《漂浮式风机结构设计标准》主要对风机基础控制提出了要求,从浮子到系泊系统与锚,从控制单台风机到整个风场;《漂浮式风机认证指南》则是对整台风机的认证要求,标志着漂浮式风机已进入认证时代,规模化发展指日可待。
DNV.GL通过研究已有的漂浮式样机和示范项目,从中汲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上的标准。
标准化是行业成熟的标志,对投资者来说,这意味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参考,从而省去了许多研发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了行业的活力。除了DNV.GL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美国船级社(ABS)都为海上风电标准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过,在漂浮式技术上,DNV.GL还是走在了前面。
DNV.GL认为,未来海上风电行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而漂浮式技术极大降低了海上风电对环境的要求,是释放这一潜力的关键。
根据DNV.GL预测,到2050年,全球12%的能源将来自风电,其中的20%为海上风电,海上风电规模将达到2016年的85倍。
官方正式公布V164-10.0 MW风电机组参数了
在本周正在德国汉堡举行的汉堡国际风能展上,维斯塔斯-三菱重工隆重发布了风电史上首款商业化功率突破两位数的海上机型:V164-10.0 MW。
“以前我们无法实现的,现在变为了标杆。”维斯塔斯-三菱重工CEO Philippe Kavafyan说。“V164-10.0 MW的发布意味着维斯塔斯-三菱重工为海上风电这一里程碑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向风能行业的先驱们致敬。”
但或许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款里程碑式的机型是基于之前V164平台的装机所取得的经过验证的技术与经验,为客户带来确定性与可靠性。凭借超过100台V164在英国和德国的装机,维斯塔斯-三菱重工得以通过技术经验与创新,将此平台从8 MW一路提升到10 MW。
维斯塔斯-三菱重工首席技术官Torben Hvid Larsen说:“在维斯塔斯-三菱重工,我们不在意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只想做最好的自己。V164-10.0 MW是我们不畏惧突破传统思维,自己做主的最好佐证。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领域可能的挑战。”
V164-10.0 MW采用了加强版齿轮箱,对一些机械部件进行了升级,并通过对设计的调整增强了气动性与变频器的冷却能力。这些升级确保了维斯塔斯-三菱重工可以在10m/s的平均风速下运行V164-10.0 MW 25年。
有关V164-10.0 MW
额定功率10.0 MW
叶轮直径164米
叶片长80米
单根叶片重量35吨
扫风面积21,124㎡
机舱长20米,宽8米,高8米,重约390吨
轮毂高度105米
叶尖高度187米
单台风机可供电5,977户德国家庭
升级了齿轮箱、机械与电气部件与冷却系统
首批安装预计于2021年开始
海上风电市场2024年破600亿美元
近年来,海上风电市场飞速增长,且所有迹象显示,增长仍将持续。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在一篇报告中指出,海上风电市场(建立在水上的风电场)到2024年将超600亿美元。全球对于更可持续以及更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是出现这一增长预期的原因。
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在一篇报告中指出,海上风电市场(建立在水上的风电场)到2024年将超600亿美元。全球对于更可持续以及更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是出现这一增长预期的原因。
当前,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位于北欧和德国,但美国和中国也大力投资海上电力市场。
Global Market Insights能源与电力研究经理Ankit Gupta指出:“自从在丹麦问世以来至今,风能已被认为是成熟能源之一。2016年,全球风能协会就表示非常规能源系统将以风能为首。海上风电行业势头日渐强劲,为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截至2017年底,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产能为18814兆瓦,其中大部分产能位于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地区的海上风电场占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二。
但是英国和德国现在也面临着强劲的竞争。自从北美建成其第一座海上风电场后,该地区就被认为是利润最为丰厚的市场之一。罗德岛海上的布洛克岛海上风电场的发电量预计将可满足17000户家庭的电力需求。
Global Market Insight报告显示,中国仍将是下一个海上风电大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海上风电业已经从2001年的一家企业发展成为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导者。
2016年,中国的海上风电装机量已经超过160万千瓦。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量将达到500万千瓦。
事实上,2017-2026年,中国计划新增装机量1300万千瓦,这将使届时中国的装机量达到当前10倍的水平。Gupta 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已经大大增加了风能在可再生能源产能中的比重,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为海上风电业的领导者。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的海上风电极速扩张,在11个欧洲国家拥有超过84个海上风电项目,包括目前在建和处于规划阶段的项目。然而,据记载,海上风电仍仅占欧洲总能源结构的1%,还存在相当大的潜力。”
英国海上风电市场占欧洲海上风电潜能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风电开发的另一个潜在热点。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London Array,装机量为630兆瓦,所产生的清洁电力足以为50多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的电量。第二大海上风电场Greater Gabbard也位于英国,装机量为500兆瓦。
总部位于丹麦的能源公司Rested于近期宣布,已经开工建设一座更大规模的风电场,Hornsea Project One,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投入运营。建成后,该风电场将能够为超过100万户的家庭提供清洁能源。
海上风电市场也越来越受到科技巨头的关注,他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例如,微软近期与通用电气签署一项协议,从通用电气风电场采购电力,为爱尔兰的云数据中心供电。硅谷剧透苹果和Facebook也早已加入这一行列,并承诺其使用的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谷歌紧随其后,2010年投资于美国东海岸海域的新建风电场。
这种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可能将在未来几年为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长动力。而唯一的缺点,则是当前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目前,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两倍,这主要归功于在水体中部署风电塔的庞大结构和后勤工作。事实上,前期成本在全寿命周期的总成本中占比高达70%以上。
财务方面被视为海上风电业规模扩张的重大阻碍。Gupta 指出:“如何将海上风电成本降低到可与煤炭、石油和核电竞争是海上风电从业者在当前工业体制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从业者以及海上风电业巨头一直在不断尝试和开发在项目设计寿命、风电机性能、以及提高运营效率上遏制整体投资。”“这反过来又将为海上风电市场带来巨大机遇,而这一市场正在向更廉价的能源方向发展。”
Arkona海上风电项目成功接入电网
近日,EON和Equinor在德国波罗的海的Arkona海上风电项目继续努力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完成。现在能源公司E.ON正在报告进一步的进展,风电场已经将第一批绿色电力输送到德国电网。
通过密切配合,传输系统操作员能够在完成所有电网连接之前,通过其精确协调,实现对德国高压电网的部分馈电选项的实现。现在60台涡轮机中的第一台已经到位,其他风力涡轮机正在逐步投入使用。
连同第一个电力馈线,Arkona电力海上变电站也通电。 E.ON / Equinor和50Hertz联合运营该平台。这些公司的最佳时机和技术协调有助于优化海上电网连接成本并迅速推进能源周转。
随着风力涡轮机的投入使用,位于吕根岛萨斯尼茨的Mukran港口服务大楼的重要性也将增加,将在那里控制风电场的运行。目前已经为当地提供了50个新创造的工作岗位。
标签:试桩,南澳,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