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杨干象?
杨干象为害杨、柳,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在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食。蛀道深入木质部及髓部,切断树木输导组织,轻者枝梢干枯、风折,重者整株死亡。【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0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全体慎困改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生白色鳞片,以前胸两侧和鞘翅后端1/3处及腿节上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直立的黑色毛簇。喙弯曲,中央具1条纵隆线,基部着生1对黑色毛簇。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端窄,两侧近圆形;前方着生2个、后方着生3个横列的黑色毛簇。鞘翅上各着生6个黑色毛簇,分别列于第2及第4刻点沟的列间部;后端的1/3处向后倾斜,并逐渐缢缩,形成1个三角形灰白色斜面。雄虫臀板末端尖形,雌虫的为圆形。卵乳白色。椭圆形,长径1~3毫米,短径0.8毫米。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胴部弯曲,末龄体长约9毫米。【生物学特性】1年1代。以卵及初孵幼虫越冬。次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越冬卵也相继孵化。幼虫取食木栓层,然后逐渐深入韧皮部及木质宽判部之间,环绕树干蛀食,由针眼状小孔排出红褐色丝状排泄物,并渗出树液。虫道处颜色变深,呈油浸状,微凹陷。随树木的生长,被害处出现横裂口,引起大量失水,且易风折。于5月下旬在蛀道末端筑蛹室化蛹,蛹期6~12天。6月中旬羽化,成虫出现盛期为7月中旬。以嫩枝、干或叶片补充营养,在树干上咬一圆孔达形成层内取食,也能啃食叶片。7月下旬交尾产卵,卵产于叶痕或裂缝的木栓层中,多选择3年生以上的幼树或枝条,咬产卵孔,每孔1粒,并尺衡以分泌物堵孔。一生产卵40余粒。产卵期平均36天左右。卵经2~3周孵化。幼虫孵化后不取食,于原处越冬,产卵孔外隐约可见粉末状物,后期产下的卵,因气温低而以卵态越冬。【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划分疫区及保护区,在疫区建立无虫苗圃,及时剪除销毁虫株,培养无虫苗木,严禁带虫苗木出圃。(2)药剂防治。早春杨树放叶前,在距地面1.5~2.5米高树干处,用40%氧化乐果原油或50%辛硫磷原油涂宽5~10厘米的药环,毒杀药环以下的幼虫;对初龄幼虫,用58%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30~50倍液点涂排粪孔或蛀道。
标签:杨干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