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生活百科>浅谈雾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浅谈雾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2023-08-11 10:14:33 编辑:join 浏览量:584

浅谈雾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浅谈雾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持续时间普遍在5天以上,造成空气严重污染和能见度的下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雾霾在史书中亦可见,如《元史》中记载了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明宪宗实录》云: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丁末,京师阴霾蔽日,自辰至午乃散”,“三日后阴霾又起,五日不散,致漕运舒缓,京师官仓存米告急”等。古代的雾霾大多来源于燃烧秸杆木柴、尘土飞扬等;而现代则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所致。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所有颗粒物。其中的PM2.5(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可吸入肺泡并进入血循环,对人体的危害最大。PM2.5主要来源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道路扬尘等过程。目前我国大面积雾霾的空气污染,其根本原因还是燃煤、车船、工厂等污染源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加上受冬季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而成。雾霾的大规模爆发,引发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媒体的持续报道,而公众对于PM2.5的关注,最集中的焦点还在于其对健康的影响。有研究证实,细颗粒(PM2.5)和超细颗粒(PM1)能导致肺炎、呼吸道高敏性、上皮细胞损伤和上皮组织通透性增加;黏附在PM2.5小颗粒上的细菌、病毒,很容易进入呼吸道诱发感染。由于PM2.5浓度高,人体短期内可能会产生急性反应,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长期则可能加剧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和导致死亡,对国民体质的影响十分严重。PM2.5是一种全身性的细胞毒性因子,其不仅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均有不良影响。PM2.5能够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加重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时气压较低,含氧量有所下降,易使人产生烦躁感和焦虑感,导致血压上升;对于血液系统,PM2.5可导致血粘度增高和凝血异常,诱发血栓的形成;PM2.5可由肺换气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尿屏障对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PM2.5还能抑制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有观察显示,尘暴中的PM2.5可引起小鼠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表明长期接触PM2.5将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的减弱,使人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引起肿瘤的可能性提高。相关的人体健康毒理学研究揭示了PM2.5是一种表面能够吸附多种物质的载体,主要包括重金属元素和多环芳香烃、硝基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毒有机物。这些物质能够随PM2.5经呼吸作用进入人体,直接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引发各种症状和疾病,其中的多环芳香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在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之际,治理雾霾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措施和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逐步构建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目前,为了防范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要做到尽可能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外出时要戴口罩,医用N95口罩较为合适;出行归来要及时进行脸部、鼻腔、口腔清理,清除衣物上附带的污染残留物,并清洗身体裸露的部分;在雾霾天气时不适宜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卫生,极端天气期间不便开窗通风,因此在这段时间应禁止和减少室内吸烟、过度烹炸食品和烧烤等加剧室内空气恶化的活动;可在室内种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或使用空气净化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的含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客观环境短期内不能改善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尤为重要。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冷暧,劳逸适度,均衡饮食。可多食用百合、山药、绿豆、白萝卜、藕等药食同源之品;增加饮水,以促进代谢和痰液排泄;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阳光不足所致的营养素缺乏。为缓解机体的缺氧,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平时可以多按摩保健穴位,如鱼际、迎香,可增强肺抵抗外邪的能力;曲池、三阴交,可有效抵御雾霾所致的肌肤角化粗糙。雾霾笼罩之下,人们常会有咽喉不利,胸闷呼吸不畅、咳嗽咯痰等症状,根据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谢强主任医师临床经验,应用元代江西名医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中的“治上膈壅毒”的“升麻散”(升麻、赤芍、人参、桔梗、葛根、甘草、生姜,或加薄荷、黄芩)加丹参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身受雾霾危害的患者2000余人次,疗效较好。该方扶正祛邪,是应对雾霾危害、利鼻喉、护心肺、解毒邪的有效方剂。

标签:浅谈,防护,危害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life/34555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