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能和解离能有什么区别?
常用来说明分子稳定性(从键的角度)主要是键能和键长,键长越短,键能越高,分子越稳定,
键级也是可以用来判断分子的稳定性,它的理论基础是分子轨道理论,相比键能判断,他是从分子整体出发,但是因为比较麻烦,所以不常用(判断双核分子比较简单,但是多核分子是非常复杂的,)
键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和298K下,将1mol气态分子AB的化学键断开,成为气态原子A和B所需的能量.
键离解能是指分子中某一个键断开所需的能量,是要考虑分子所处的键环境
一.键能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光能、热能、电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在生命体系中,只有化学能可以被直接作为用来做功的能源,而其他形式的能量则是起激发生物体做功的作用。例如,它们可以分别激发动物的平衡感觉、视觉、温觉、痛觉和味觉等。提供给生物体做功的化学能,可以来自因水解等化学反应而造成生物分子化学键断裂产生的能量,也可以来自因离子浓度梯度变化而得到的能量。
对生物体来说,储藏在化学键中的能量是一种重要的自由能。所谓自由能,就是能够用来做功的能量。食物中的自由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热的形式散发出去,这些热不能再被用来做功。不管怎么说,所有形式的能量最终都要转化为热能,因此能量的测度通常采用热的单位,如千焦(kJ)、千卡(kcal)。生物分子中化学键能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因素是被键连接在一起的原子间电负性差异(如表)。具有较小键能的键容易被破坏,即这种键本身较弱、较不稳定。在每一生物化学反应中都以ΔG0’表示特定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号表示能量并未丧失而是储藏在产物中,“-”号表示能量从反应系统中释放出来。
键能是表征化学键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键断裂时所需的能量大小来衡量。在101.3kPa和298K下,将1mol气态分子AB断裂成理想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叫做AB的离解能(KJ·mol-1),常用符号D(A-B)表示。即:AB(g)─→A(g)+ B(g)
在多原子分子中断裂气态分子中的某一个键所需的能量叫做分子中这个键的离解能。例如:
NH3(g)= NH2(g)+ H(g) D1 = 435kJ·mol-1
NH2(g)= NH(g)+ H(g) D2= 397kJ·mol-1
NH(g)= N(g)+ H(g) D3= 339kJ·mol-1
NH3分子中虽然有三个等价的N-H键,但先后拆开它们所需的能量是不同的。所谓键能(Bond Energy)通常是指在101.3KPa和298K下将1mol气态分子拆开成气态原子时,每个键所需能量的平均值,键能用E表示。显然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等于离解能,例如,298.15K时,H的键能E(H-H)=D(H-H)=436kJ·mol-1;而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键能和离解能是不同的。例如NH分子中N-H键的键能应是三个N-H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E(N-H)=(D1+D2+D3)/3=1171/3=391kJ·mol-1
键能通常通过热化学方法或光谱化学实验测定离解能得到,我们常用键能表示某种键的强弱。
(注:键能大小并不能被用于表示物质能量多少,而只表示物质与达到活泼态时自由能之差)
由键能求焓变公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键能与物质本身的关系:键能越大,本身能量就越低,键能越小,本身能量越高。做为反应物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吸热,产生上述原因是因为:能量低,本身结构稳定,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键能大。能量高,本身结构不稳定,需要吸收的热量低,键能小。
二.解离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开为游离抗原和抗体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
解离是指化合物或分子在溶剂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解离的程度可以用解离度K来表示。
通常来说,解离是吸热反应。
生活中的解离:
在药代动力学中,简单扩散的限制因素是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一般说来, 气体分子(如O2、CO2、N2)、小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的分子等易通过质膜,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和各种带电的极性分子都难以通过质膜。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体内会解离而影响吸收,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少,非解离型多,易通过生物膜,弱碱性药物相反。
标签:键能,解离能,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