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狼图腾比原著小说好看吗
从新闻说要筹划拍电影开始,就一直期待着影片上映,大年初二,赶个早场圆梦。一入场坐定,第一个场景就猛扑过来,导演专门养了几年的狼没有白费功夫。然后整场电影就滑向了动物世界的方向……
先说影片好的地方:
1.早就看过《虎兄虎弟》,导演拍动物的功底不是盖的,本片中的动物“演技”极出色,从静到动,很抓人!
2.提出了原著中“糟粕的”大段冗长的、无用的议论对白,尤其是关于历史的(本人作为一个平时喜欢读点历史的叶公,对原著中的有关历史的长篇大论十分反感);
3.有关动物的桥段基本忠于原著的描写。
大概好的地方也就这些,或许是我失望太多。
接下来说说影片令我失望的、及我认为失败的地方:
1.影片中去除了原著中的“糟粕”,然后加入了一些更糟粕的东西,不读原著、不读历史,对于陈阵和毕力格的对话简直就是听谜语。
2.原著中最高潮的----毕力格指挥打狼的部分没有了,这部分最能体现毕力格及蒙古先人对草原、腾格里的尊崇是远胜于对狼的,也最能体现蒙古人、游牧人民对狼的痛恨,这才是有血有肉的。
3. 原著中我最喜欢的二郎被删除了,当然,没有打狼的部分,二郎就没必要出现了,二郎的结局也是悲剧的,被开枪打死并偷走了,直揭人们以打狼为借口而实际是图财害命、贪婪、残忍、冷血的本性。
4.对于陈阵,不想吐槽太多了,一脸的sui相,不能怪演员,是制片和编剧那帮人的问题,选错了人,我认为要是让佟大为演,也能强许多,关于冯绍峰的差评豆瓣上有一大堆。
5.毕力格,这个演员是怎么选的?一上来就让我看到一个老村长版的成吉思汗。原著中毕力格与陈阵是亦师亦友亦父子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给陈阵各种道理的老师,陈阵也教给老人很多老人不知道的书上写的东西。影片中只看到毕力格老人智慧、慈祥、无奈,老人的沧桑、果决、倔强在哪里?陈阵的心中狼图腾是NO.1,而毕力格的心中腾格里才是NO.1,片中实在看不出这层含义,也许我太肤浅。
6.嘎斯迈,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是个很乐观的蒙古族女人,片中一出场就是一脸的苦相。原著中陈阵对嘎斯迈的感情是十分尊重的,有时陈阵觉得嘎斯迈是嫂子,有时觉得是母亲,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影片中生硬地加入一段感情戏,实在是令人恶心。整部故事要表达的东西被这段感情戏一下子给搅乱了。
7.包顺贵,一个原著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反人类行为的原罪,代表了人性的贪婪、虚伪、短视无知、专横自大。而影片中展现给我们的是“我也是受害者”!!!
8.巴雅尔,原著中的巴雅尔勇敢而且聪明,看看片中这个孩子都干了些什么?一个本该去掏狼的勇敢男孩被咬伤了!!!
9.影片结尾让小狼回归自然了,按照主旋律:给人们以希望……原著中小狼悲剧的归宿留给读者的是强烈的反思,我们要反省,而不是粉饰既成的罪恶。
10.鉴于本片导演不能左右影片的整体思想,所以,不能厚非,编剧、制片、发行人就罪责难逃了,影片改编当然不能完全终于原著,毕竟小说与电影的表达方式差别很大,而且原著中的硬伤也是一大堆,但是,要改就改好些,既然大胆改了,就不要弄得不伦不类。叙事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内心,不要过分追求台词的精准,狼图腾最好就是用影像去叙事,少要对白、独白、旁白,导演对于动物的成功刻画,强烈反衬出人物叙事的失败,看看《野性的呼唤》,高下立见!
乙未年正月初二
这是本人纯手打的
标签:狼图腾,电影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