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是什么原因
1多汗是什么原因
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以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
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等现象。
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
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甲亢 即甲状腺机能亢进。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
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
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
甲亢时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症状。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性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
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
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该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有关医院专家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升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为了防止了出汗后低血钙,应该多吃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
2多汗的临床表现
1.全身性多汗症
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绝经期;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帕金森病、嗜铬细胞瘤、水杨酸中毒、虚脱等亦可导致全身性多汗。
2.局部性多汗症
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窝、会阴部,其次为鼻尖、前额和胸部,其中以掌跖、腋窝部最为常见,皮肤可浸渍发白。多汗呈短暂或持续性,情绪波动时更明显,无明显季节性。掌跖多汗往往伴有手足潮冷或发绀现象,跖部因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臭味。
腋窝多汗通常无异味,不同于腋臭。鼻尖、前额和胸部的多汗往往与刺激性食物有关,常在进食辛辣食品、热咖啡、热茶、饮烈性酒时发生,又称为味觉性多汗症。
3出汗多是什么病 多汗症症状及食疗方
天气热出汗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不明原因的大量出汗、或者你出汗明显比他人多那就要引起注意了,有可能你有“多汗症”,这种出汗是非生理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多汗症的介绍。
“多汗”往往只是一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四种:
1、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征就是“三多一少”,其中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
糖尿病如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
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2、甲状腺机能亢进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3、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
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
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4、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因此,莫名其妙的多汗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要搞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
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做出诊断,以对症治疗。
多汗症
多汗症,祖国医学称汗症,有盗汗、自汗之分。时时出汗,不热不动也出者为自汗;夜间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恶寒战栗,汗出热退为战汗;大汗淋漓、虚冷困乏者为绝汗。
妇女更年期常阵发性出汗,属于自汗,结核病、风湿病患者常有盗汗,风寒感冒或感染患者的出汗情况可很复杂,如内伤虚损、气虚或阴虚、营卫不和等都可以有多汗的症状。
多汗症大多是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所引起的。
其机理有两种:一是由于神经损伤或由于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从而产生多汗;
另一种是由于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于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退热,给患者开的解热镇痛药过多,输液速度过快,或一些化疗药引起的发热,以及采用“热疗”都可能发生多汗。
如果长久时间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阳气衰微,四肢厥冷,就应关注是否是危重之证,防止虚脱。
中医治疗多汗
针刺治疗
取双手“合谷穴”,用1.5寸长的毫针,快速进针5—7分深度,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轻轻捻转提插毫针3—4次,以加强针感。
每日1次,连用5—8次。
同法,足汗多者,取双足“三阴交穴”针刺,进针深度约1寸许。
常用食疗验方
中医治疗多汗,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
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1、五味子,大枣,桃干,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
2、生黄芪,大枣,浮小麦,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
3、黑豆,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
5、五味子、五倍子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
此外,血液的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也会出现多汗,因此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输液中盐分也不能太少,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如肉、蛋、奶等。
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4手足多汗的偏方
手足多汗就是在生活常说的多汗症,它主要是因为手足的分泌的物质太多引起的。
手足的汗腺虽然是可以用来排出体内的代谢物和有害物质,但是汗腺太大抹灰影响到分泌物的量增多和皮肤的美观,所以对于一些爱美的女性朋友来说是比较苦恼的,所以希望患者在生活中可以知道怎么去处理手足多汗。
偏方一
材料: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治法:固表止汗。
偏方二
材料: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偏方三
材料: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
主治:手足多汗症。
偏方四
材料: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
用法: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
主治:手足多汗症。
手出现多汗的现象是不可以触碰一些电器类物质的,而脚多汗会对患者造成脚臭等症状,所以对于手足多汗这种现象,患者应该可以适当的采用文章介绍的几种治疗偏方去治疗它,让你们及时的摆脱手足多汗的影响,同时,手足多汗可能是身体某些机能出现了异常导致的,希望患者可以去检查一下。
5虚汗和正常出汗有什么不同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津液受阳气作用蒸发从毛孔排出的液体。正常出汗多因运动、天气炎热、室温过高、衣褥过厚或精神紧张等。
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
虚汗,顾名思义是因体虚导致的多汗,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儿童、产后妇女、一些身体有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成年人,是虚汗症的多发人群。
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就是虚汗。成年人在安静情况下,或原因不明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也是虚汗。妇女产后体质虚弱,往往会出虚汗。中医所说的自汗和盗汗也属于虚汗。
自汗指没有外部原因、刺激而经常出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力乏、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有的人一睡着就出盗汗,有的人要睡到半夜后才出。重型盗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
判断自己出的是不是虚汗,可以通过“一看二嗅”来辨别。看汗量多少、颜色,嗅汗的气味,再结合上面所讲的症状、自身感觉,大致就可判断出是不是虚汗了。虚汗越流身体越虚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它疾病。
虚汗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
虚汗应标本兼治效果才好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
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标签:多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