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会老,腾讯也注定会衰落
没有人永远都是最能打的,但永远都有最会打的人;没有人可以永生,但永远都有生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继续用半条命换半条命,用生命创造新生命吧。
文 / 华商韬略 毕亚军
《腾讯没有梦想》提出很多客观且专业的问题,但它更适合张一鸣看,而不太适合马化腾。甚至连张一鸣都快要不合适了。
【1】
《腾讯没有梦想》一上来就带有指责性地评价——“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甚至结论:
“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这是不够客观的。
马化腾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腾讯来说,评价其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应该首先看它在自己的擅长与核心领域的表现与所为。
到今天,腾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社交、游戏领域依然牢牢把持着霸主地位,而且强者恒强,看不到真正可以挑战它的人。即使抖音等等分了流量,但要动摇腾讯,夸大其词了。
还有,火得太快的另一面,往往是熄火也快。再还有,如果腾讯拼尽全力来做抖音这样的东西,我觉得那才是没梦想。
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里,没有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是不能够长期把持住霸主地位的。 腾讯能持住这地位,暗地里围绕可能出现的挑战者进行的自我推演和预防式的“产品能力”与创业,一定比我们能看到的多得多。
就像当初假想谁会干掉QQ,然后出了微信。
这种外界看不到的拒敌于千里之外的产品能力,对于腾讯来说,实在要比它在非核心的“搜索/微博/电商/信息流/短视频/云等核心战场”看得见的成功更重要。
如果有一天某个新的社交产品替代了微信,而这个产品又是腾讯出来的,那它一定是今天就已经在腾讯夜以继日的“产品能力”了。另外,腾讯的支付,小程序,视频也还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
无论马云、马化腾,都不能梦想好产品全部都姓马,更不能梦想好产品一直都姓马。
【2】
地球都会消亡的,我们和我们的公司也都会死的。这是客观的不可逆的规律。
腾讯一定会走下坡直至消亡的,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多在上坡道上走些时间,并且衰落得慢一些,马化腾有梦马亦老,腾讯应该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
马云给阿里定的目标也只是要活102岁。他本来是希望阿里要活三个世纪的,估计是觉得完整地活过三个世纪难度还是太大,所以聪明如马老师就来了一个横跨三个世纪,而且只是稍微跨个边,他就说够了。
“所以坚持,坚持到102年,没了那就没了。”
国内没太重视的一个消息是,上个月,微软已经拆掉了Windows部门,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也还会持续上演,并早晚有一天会上演到腾讯、阿里的。
对好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有想像力;坏的,也一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那啥。
我的梦想是,我是最佳高富帅,你是最佳白富美,我最爱你,你最爱我,我们全世界最甜蜜。这个梦想要是能实现,而且一直都是这样子,那当然好啰。但天下没有这等头号美事。
头号美事不成还要活,还要活得美一点,久一点,怎么办?主动前瞻退而求其次,多拴几条保险绳,在可能的范围做最好,用一万去防止万一,即使终究防不住,也让终究晚些来。
对企业来说,在可能的范围做最好,做到一定程度,要跳出现状,跳出自己,跳到更长远,更广博世界去,要包括尊重客观规律。
这个客观规律要包括:
总有一天,你会不行的;总有一些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即使你行,你很行,你最行;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个体力量相比时代潮流的浩荡也总是渺小的。
具体到腾讯来说,《腾讯没有梦想》所批评的很多问题,诸如组织管理、马化腾会老,管理层要过一点好日子,都是客观的。但与之伴随的另一个客观是,很多道理你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也没人真正长久能做到。
说句狠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公司真正能杜绝大公司病。区别不过是病的轻重,什么时候病入膏肓,病到如山倒而已。
既然不能梦想好产品全部都姓马,更不能梦想好产品一直都姓马,那就尊重现实,努力让马儿跑得远一点,让马儿跑得久一点——
这才应该是腾讯、阿里的鸿鹄志。
【3】
不切实际的梦想会害人。
《腾讯没有梦想》说,腾讯在用一种它自认为最科学的经营方式在经营一家科技公司,在实战中忽视了一家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来自产品创新。
我的问题是,如果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基业更长青,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科技?又为什么一定要把科技局限在自己的产品创新?
对于已经足够吨位,甚至快要摸到个体天花板的企业来说,相比非要靠自己创新而言,融入整个科技潮流,更开放地参与、贡献整个科技潮流的创新并从潮流中分享,显然更靠谱一些;相比非要狭隘的科技创新而言,更开放地参与、贡献整个社会经济潮流的创新并从潮流中分享,更要靠谱一些。
而且,融入并贡献到更广阔世界,也同样是贡献世界的方式,是更广泛贡献世界的方式。这也正是大公司应尽的责任,也只有大公司才能尽到这种责任。尽到责任,也就是成就自己。
腾讯做投资,以及“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也就是更开放地参与、贡献和分享到整个潮流中,是让自己的成功概率更大,更可持续。
“通过主业赚钱做资本金,股票和债券融资做杠杆,专注投资头部创业公司,通过渠道赋能增值,腾讯这个模式已经基本跑通了。”
“如今腾讯投资组合里的标的数量和体量都远超中国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去年11月,李朝晖透露腾讯投资金额已过千亿,投出的独角兽规模公司超过50家。刘炽平在2018年初的腾讯投资年会上也曾透露,这些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腾讯没有梦想》提到腾讯的投资时是明显的批评口吻,但我们还应该假设一下:
如果腾讯不投资这些公司,腾讯却依然“在搜索/微博/电商/信息流/短视频/云等核心战场不断溃败。”结果会怎样?
文章也警醒地谈到:“不知道腾讯是否还记得,上一家投资公司价值超过自身市值的著名互联网公司,还是投了阿里的雅虎。雅虎今天扣掉投资阿里那部分的投资收益,整个公司的自营业务是被市场当做负资产看待的。”
这当然是该警醒的,但同时也有必要想一想:假如雅虎当初没有投资阿里;假如雅虎当时交半条命给谷歌,假如雅虎当初收购了Facebook?结局又会怎样?
如果说腾讯因为投资给自身的产品能力带来了负面是可怕的,做到5000亿美元市值了,还指望靠自己单打独斗,不断去做产品,不断去做产品,那才是真正可怕的。
这里面还有个把马化腾当产品经理,还是当企业家?把腾讯当一家一切要靠产品的公司,还是把腾讯当一家更具生命力公司看待的问题。
如果把马化腾当成永远的产品经理,把腾讯当成一切靠产品的公司看,腾讯当然是所有产品都要做到最好才算有梦想。但若把马化腾当作企业家,把腾讯可以给投资人和社会更持续创造价值去期待,思维或许就不同了。
相比梦想马化腾不老,显然是梦想腾讯不老靠谱一点;相比梦想腾讯一直靠自己做产品不老,显然是梦想腾讯做好产品的同时,也不断成就他人并分享他人的成功,更靠谱一点。
我曾无数次地复盘那些倒掉的大公司,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不至于那么快、那么惨的衰落?想来想去都少不掉的一个答案是:他们应该趁自己还得势时,去成就那些后来干掉他们的,当初他们一个媚眼别人就会投怀送抱的公司,然后分享这些公司哪怕是干掉他们的成果。
也就是,用老命换新命,用半条命去换半条命,用生命去延续新生命。
马化腾先生是从写代码开始创业的,初心和理想也是做出最好的产品,现在被批丧失了产品能力,多少是会有点酸涩的。
加强产品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好地提升组织和资源效率,继续做出好产品,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他可千万别冲动,甚至因此动摇做投资以及“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百年大计,改而去押注腾讯永远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对腾讯这样吨位和境况的企业来说,做投资以及“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才是百年大计。
这话有点残酷,但现实本残酷:
没有人永远都是最能打的,但永远都有最会打的人;没有人可以永生,但永远都有生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继续用半条命换半条命,用生命创造新生命吧。
马化腾没像很多做产品出身的企业家那样局限自己,进而走出今天的腾讯格局,才是作为企业家的他真正值得佩服的地方,而很多成功的产品经理一旦成为企业家,往往也是死在了太执着于总指望自己一直最能打之上。
再说一遍了,这些都是有个前提:腾讯大到了这个吨位。这也是,《腾讯没有梦想》更适合张一鸣,而不太适合马化腾与马云的原因。
从历史客观规律看,包括大到华为这样的公司,也都应该趁在不影响自己继续对准城墙口冲锋的前提下,多留几手了。
市场上不是流传着很多人以为自己的江山可以万万年,所以当初没有投资腾讯的遗憾吗?过去的已经过去,后来者谁愿重蹈覆辙?
已越来越糟糕的联想集团,很多人都在为其寻找原因,并把责任归到杨元庆,甚至柳传志。真要检讨,我以为,很大问题恰恰可能是他们太有梦想,太想争气:可劲地想要延续昨日辉煌,甚至是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如果联想不对PC那么执着,不对非要自己干那么执着,不收购那些后来被认为是负担的业务并指望自己能干出个大天,而是更广阔与灵活地转型并寻找商机,哪怕就是把那些钱拿来像腾讯一样投资布局,会不会比今天要好?
微软都拆掉了Windows部门了,一个时代都已经宣告结束了,你还能延续个啥辉煌?
强者的一个优点是不信邪,不认怂,缺点也是。有一种站起,叫不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双脚已陷入沼泽,越用力陷入越深,想要不被吞噬,应该让身躯更柔软,用双手在双脚所及之外去寻找一个新的逃生支撑……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标签:马化腾,腾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