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莫拉克
给楼主推荐百科词条:台风莫拉克http://baike.baidu.com/view/2705022.htm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强热带风暴莫拉克(2003年) 热带风暴莫拉克卫星图像2003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时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7日晚10时顷斗在台湾省花莲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8日上午8时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时,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1]8月9日19时30分,200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2]。编辑本段台风莫拉克(2009年) 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2009年8月11日 最高风速:155km/h(10分钟平均风速);190km/h(1分钟平均风速) 最低气压:945hPa 财产损失:总共至少34亿美元 死亡人数:12死(菲律宾);461死192人失踪(中国台湾);6死3失踪(中国大陆) 影响地区:菲律宾、中国 各气象机构强度判定:JMA(日本气象厅):台风 JTWC(联合国台风警报中心):85kts—2级台风 CMA(中国气象局):40m/s(台风) CWB(台湾气象局):中度台风编辑本段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620英里)处。当天该热带低气压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发布中降低了它的影响区域。然而,2日晚些时候日本气象厅报告它再镇型形成热带低气压。8月3日,它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气压为Kiko。当天稍后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选定莫拉克的编号为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并且再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负责范围。 ·在8月5日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 ·在8月6日14时00分,已经形成台风眼,持续增强。 ·8月7日于23时50分由台湾花莲县登陆,8月8日14时由桃园县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国大陆的台风莫拉克,18时30分由马祖进入福建,移动速度稍为加快。随着莫拉克迫近,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雀旅磨风。浙江苍南县的降雨量超过 250毫米。 ·在8月10日05时30分,中央气象局解除台风警报并在10分钟后发布暴雨特报。 ·在8月1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标签:拉克,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