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百科知识>多地奶农倒掉白花花的鲜奶,为何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免费发放?

多地奶农倒掉白花花的鲜奶,为何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免费发放?

2023-08-14 01:50:19 编辑:join 浏览量:609

多地奶农倒掉白花花的鲜奶,为何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免费发放?

多地奶农倒掉白花花的鲜奶,为何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免费发放?

牛奶产量达到要倒掉的情形,显然是出现了供给过于需求,倒掉牛奶是无奈之举,奶农们也是被逼无奈。当牛奶的销售收入低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时,奶农们就会倒掉牛奶,至于为何不送人,很简单,送奶也是需要储存和运输成本的,而且送给消费者就更没人买了,奶农损失更大。

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牛奶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牛奶的营养价值深入人心,牛奶越来越成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需求量基本是确定的,受价格变动影响很小。如果原奶供过于求,收购商会压低收购价,但需求量不变,即便收购成本下降,牛奶的售价也不会变。

2、牛奶的储存和运输成本高,交易成本也高

牛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补钙佳品。由于牛奶营养价值高,水分大,很容易腐败变质,挤出的鲜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冷藏,售卖和运输过程中也都需要有冷链设备,储存和运输成本高,使得交易成本也高。

3、牛奶的生产不完全受人和收购价影响

牛奶的产量与奶牛数量有关,更与奶牛的泌乳量有关,而奶牛的泌乳量无法人为控制,该挤奶的时候就得挤,憋坏了奶牛损失更大。而就算此时收购价很低,奶农也必须卖奶,所以,牛奶的供给量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是稳定的,不会因收购价格降低或者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旧奶还没卖掉,没有储存设备就只能将旧奶处理掉,要么贱卖要么倒掉。

4、送牛奶会加剧恶性循环

很简单的道理,本来只是供给市场出现失衡,而消费市场是稳定的,一旦开始送牛奶,就会打破消费市场的平衡,有免费送的牛奶,为什么还要花钱买?这样会造成牛奶的消费量下降,为保证企业利润,进一步压低原奶收购价,加剧这一问题。

5、人性的弱点

奶农们免费送牛奶,消费者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这牛奶有问题,是收购商不要的才免费送。

或者把送奶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旦停送反而会有难听的话语。

甚至一部分人会将免费得来的牛奶拿出去售卖,进一步损害奶农利益。

综合以上原因,牛奶的需求量是稳定的,供给量却是在生产周期内稳定,很容易出现原奶供过于求的情况。而牛奶较高的储存和运输成本,让送人或者贱卖成为赔本买卖,远不如直接倒掉损失更少。

我叫田雪。

我在推广“好好吃饭”的理念。

我总结创建了211饮食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帮你学会如何好好吃饭。

掌阅APP上的音频节目《吃出漂亮 简易高效的女神餐谱》非常适合睡前听。

我认为:

好好吃饭,应该是精英阶层的基本生活状态。

重新定义吃饭,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全面升级生活方式吧

或许提问者印象中提到“倾倒牛奶”这个事情,首先想起的是“美国”、“大萧条”这样的词。但不管怎么说,任何商品的产出都要谈到成本对不对?中国奶农也是为了盈利的,一切都是自负盈亏。免费发放,成本谁出?

先说第一个成本亏空

2013年时央视已见有“饲料费用涨幅大 奶农养牛成本高”的新闻出现,奶牛产奶需要的是精饲料,而当年新闻中提到的玉米涨幅为15%,直接导致整体饲料费用上涨20%,反观当年生鲜乳品的价格涨幅不过6%。这一情况持续到2016年时,某地方玉米价格每公斤接近1元,而苜蓿的价格每公斤达到3元左右。从这点看就是每公斤2元了,再加上其他,成本只会更高。

再说企业收购价

国外好的奶牛,年产奶约10吨左右,可反观国内奶牛品种参差不齐,少到4-5吨常见5-6吨。2016年时报道的企业收奶价格,是每公斤4元左右。一吨是1,000公斤,这就是4,000元钱,再按5吨计算,如果免费就等若这一年要送出去20,000元钱。可如果再加上上述饲料亏空呢?

实际奶农可能的期望价格

2015年倒奶事件出现前,北京延庆(南口农场)的奶我是买过的,那年冬天去买的时候,每公斤鲜奶8元钱。奶农说的好:“奶站的(储奶)罐只能存2-3吨,可每周却要清两次,一清就要耽搁一天。反正这奶(收购)价格低,又收不上去,倒了不如卖给你们(亲戚朋友)合适。”

如果按8元每公斤鲜奶的价格来算,5吨就是40,000元钱。这较之刚才的企业价格又翻了一倍。

再说这次购买背后的事情

买奶的时候,我也曾广而告之过,可也没有多少人去产奶地购买。原因很简单:

路程往返性价比不划算,算上快递价格直接翻倍;

个人购买能力有限,1-2公斤的,去买了感觉像添乱;

存储问题转移到购买者身上,放进冷冻室也存不了多久;

乳糖不耐受,或者是过敏,对鲜奶不感冒、怀疑质量有问题等等;

类似这些反馈都是我知道的。而这些问题,换成免费也一样会客观存在。更何况,如果是在网站上快递到全国各地,那这免费的成本,可是会同样翻倍的。因此目前倒奶,有一定“经济学”的合理性。不免费发放,有客观的止损理由。(就是很令人心痛)

关于美国的倒奶问题

美国的倒奶从1929年-1934年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成因十分多样,比如说:

抗议价格下跌后导致的利润不足(此前国外也有过类似行为,大多因为赚的少)

倒别人的奶保自己的价(最大一次纠结了1500多名奶农,用手枪和步枪逼迫他人倒奶);

濒临破产的独立奶农自发倒奶(这与近年国内倒奶是类似的)

最值得说的就是第三项。当时美国有大中型农场和小型独立奶农,农场主要提供直饮鲜奶,而小奶农更多提供的是制作乳制品的次级奶。在“大萧条”时期,奶价整体下跌,但初期尚未赔本,倒奶是“达不到售价就不卖”后的连锁行为,因此才出现了“倒别人的奶保自己的价”。当时作为资本雄厚的大农场有更多的出路,中型农场尚可勉励维系,这两者或利润减少或亏得尚少,反而是弱小的独立奶农因为没有保障,只能倒奶转业。可以证实这一点的是,在当时的“两种奶农之争”中,可见有对乳制品加工厂的多次破坏行为,以及封锁州政府组织的运奶行为。

然而对比国内近年的倒奶事件中,如飞鹤乳业这样的企业也是有“收奶再倒奶”的,他们和小奶农并未有什么不同。这与美国当时“活大死小、要求保价”性质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当初批判的是这些问题。

不过最值得吐槽的就后期,罗斯福政府上台后,奶农们“收了补贴也倒奶”的行为。当时联邦政府按照奶牛数量直接给予补贴政策。可这已经是1933年的事了,最弱小的独立奶农有些已经破产,或被实力雄厚的农场低价收购,而这些补贴就落到了农场主头上。这时的倒奶,是因为农场主们只在乎奶牛补贴,所以卖奶或提高奶价反而成了次要问题。甚至说,为了“倒奶经济学”的成本问题,继续在牛奶中添加农药、煤油。所以除了个逆供求关系的表达以外,两者并没什么相似之处。

举个例子,真实的,有一年非洲闹饥荒,很多人没吃的,澳大利亚则是羊太多,杀了以后都不知往哪边扔,联合国说,不如把这些羊送给非洲,救灾,澳大利亚说可以,你来运,要多少给多少,可结果那非洲连运费都付不起,所以不了了之了,我可以送,但你不能让我增加成本,刚生产的牛奶要杀菌消毒,不然一会就坏,这是成本,牛奶场都在郊区,送到市区要成本,就算你过来拿,我派人发放也许要成本,所以,宁愿倒掉,不能增加成本

水平有限,我是这么理解的。就举个累似的异曲同工的例子吧,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接老婆下班,离她下班还有段时间,我就顺便去底楼的商场超市转转。

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我每次都能看到超市的蔬菜区管理员向顾客推销打包好的蔬菜。蔬菜都是打包好的,都是很大很大的一包包。而且还很便宜,不是一元钱就是二元钱。有很多住在附近老爷爷老奶奶都是这时候来买了。我也会买点。所以,我猜超市这蔬菜卖的肯定不是很好,因为在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概念,只要傍晚来,有部分卖不完的蔬菜肯定会打折。长期以往以致于超市的蔬菜,只有在傍晚打折时才能销得更快。

从经济学上讲,蔬菜区管理员是不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会不会更好呢?

多地奶农白白倒掉牛奶,却不免费发给穷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应该是初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老师讲的是资本家为了保持“价格联盟”,为了垄断,为了惩罚消费者。

你看,非洲的小朋友多可怜。每年饿死几百万人。

你看,街上流浪的狗猫多可怜。小动物最喜欢喝牛奶了。

你看,我多可怜。夜宵没吃还饿肚子呢。我都恨不得家里变出二罐牛奶。你却把牛奶白白倒掉了,真是丧尽天良,人神共愤。

初中课本的教育,把资本主义描绘得邪恶不堪。

资本家为什么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肯便宜卖给穷人,或者免费赠送?

我看了上面很多回答关于“牛奶为什么要倒进河里”所有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因为他们偷换了一个概念。牛奶并不存在于冰箱里。

牛奶存在在哪里?在牧场里。

牧场在哪里?广袤的草原,城市的边缘,到最近的集市,要开车1个小时。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跑到“牧民”家里。

真正的牧民,是非常非常热情好客的。

他们会拿出各种食物和你分享。绝大部分的牛奶,酥油茶,随便你喝,都不要钱的。

像是在蒙古游牧部落,至今还保有着“暖脚”的习俗。

从来没有牛奶不卖之类的说法。

只要你肯去到到牧场,肯到草原深处。肯远离城市200KM。牛奶是免费喝的。

牧民们真正无法负担的,是“距离”。

而你们的诉求,是深夜回家,牛奶摆在你们的冰箱里。

从农场到你们的冰箱,这其中的距离是无限远。

什么时候会倒牛奶呢。OK,对了!聪明人都想到了。

当都市里的牛奶售价,连“运费”都赚不回来的时候。

譬如说,从来没有人把紫檀木扔河里的。

小叶紫檀,三十年长一厘米,千年不腐,木质紧密。

但是,生鲜,水果,牛奶,蔬菜,就属于容易坏的食品。

在运输条件不好的19世纪,牛奶从美国中部的农场,运到大西洋边的纽约。

耗时可能要一周,甚至更多。腐烂变质不能喝。

紫檀不会扔进河里,但是牛奶会。因为售价赶不上运费

再加上如果小朋友喝了你的牛奶,拉肚子怎么办?

老奶奶吃坏了住院,索赔怎么办?圣母敲诈勒索怎么办?

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动不动罚你赔偿几百亿美金。

这些“法律”成本,远远超过了牛奶本身的售价。

经济学有几大要素,价格=f(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理工科的人,是极其严谨的。和Marx的嘴炮不同。

f(x)只要任何一个要素变了,价格都会变。

冬天的西瓜,夏天的草莓。

都市里的牛奶,农场里的快递。

要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价格剧烈波动。

你一边说,家里面的小孩,饿得哇哇哭。营养不足,没有牛奶喝。

一边又说,农场黑心的资本家,把牛奶倒在河里。

“冰箱里的牛奶”和“农场里的牛奶”,并不是同一件商品。这样属于偷换概念。

牧场里的牛奶,我可以免费送给你喝。

可是你的冰箱里随手有牛奶,我真的做不到。

冰箱里的牛奶的成本:牛的奶+加工+运输到冰箱。

可是,另有一块成本,秀相白左们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

冰箱里的牛奶的成本:

牛的奶+加工+运输到冰箱+信息成本。

对于现代电子化的商业,客户的信息,是大数量,随机的,短周期的。

有人默认为,你是一个司机,你载着一卡车牛奶。

只要开到市区,你就可以把这厢牛奶卖掉。换成钱。

但是“卖给谁?”

城市那么大,你知道卖给谁么。你知道怎么收款么,你知道怎么刷好评么。最后再加上风险成本。所以说商业和经济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有人吃了免费发放的牛奶后拉肚子,跑来找商家麻烦,怎么办?

如果有人把牛奶领回去后在常温下放了两天,后来吃完以后严重感染过世了,怎么办?

免费送鲜牛奶一样要用人管理,还是会产生运营成本;

牛奶生产商一般不面对最终消费者,他送牛奶的广告效用基本是零;

那么,又不打广告,又存在风险,还要花成本去管理,还可能要跟人撕逼,图什么?

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这是教科书里的典型案例,不用解释大家都懂。我觉得,牛奶卖不完本身是个大问题,比免费送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不谈主义,只就事论事,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根据思维习惯,说说这些卖不出去的牛奶为什么不免费送人的问题。

1,还没有卖出去的牛奶是厂家、商家的私人财产,送不送人由他们说了算,无论怎样都无可厚非。

2,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除了亲人继承、捐赠等情况外,取得别人的私有财产的合理方式就是等价交换,那些等着厂家、商家免费送牛奶的人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3,生意是生意,慈善是慈善,一码归一码。如果把生意做成慈善,或者把慈善做成生意,那这个老板估计离破产败家也不远了。

4,如果真的要送人,该送给谁?何时送?在何地送? 由于完成“免费送”这个过程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 如果送出去的牛奶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如果被送的人本来打算明天买结果因为送了明天也不买了,甚至一直等免费送怎么办? 如果能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你自然就不会有厂家、商家应该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免费送人的想法!

总之,有偿购买、等价交换才是天道!

其次,再来说说牛奶卖不出去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宏观层面就是讲整个国家都出现了牛奶卖不完的情况,微观层面就是讲作为其中一个厂家、商家出现了牛奶卖不完的情况。

先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1,产能过剩,供给过多

这是我们普通人本能会想到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譬如我们全广州市总共只有300万个小孩,每天总共只需要300万瓶牛奶,结果所有厂家总共每天生产320万瓶牛奶,这样20万瓶就是过剩的产能。

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需要压缩牛奶产能!可以通过外迁、转产、关闭、停业等方式把牛奶产量降下来! 譬如最近几年,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大规模去产能,就是为了降低过多的产能,特别是低端重复产能。

原因2,消费者没钱,有效需求不足

牛奶卖不出去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消费者没钱买,这在经济学上叫“有效需求不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打个比方,一个小区100个小孩,每天要100瓶牛奶,但是最近小区里有一个老板破产了,有一个孩子的爸爸失业了,还有一个家庭整体搬出去了,这样原来100个小孩里面的其中3个都不会买牛奶了,所以只剩下97瓶的需求了,这个时候商家或者厂家在整个小区就只能销售97瓶牛奶,多生产的牛奶就会卖不出去。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譬如赶快鼓励生二胎增加小区小孩数量,扩大牛奶使用人群,减税降费,搞活股市增加居民财富增强消费信心、招商引资增加就业等等办法,增加收入,增加有效需求。

最近两年,国家通过鼓励生二胎、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等,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股市低迷,所以现在1.4亿股民以及他们背后的几亿家人,就盼着免征股票交易印花税、红利税以及股市涨起来,好多增加点收入来给孩子买牛奶 ?

其次,从企业、商店的微观层面分析一下,别人的牛奶能卖完,你生产的牛奶卖不完,很可能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可以尝试按相应的建议针对性解决:

1,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

譬如口感不好,原奶质量不高等。这种情况需要厂家针对性地改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譬如,可以认真研究不同区域儿童饮食口味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引进自然环境好的原奶,从源头上提升产品品质等。

2,知名度低

市场上有些产品品质并不差,但是销售业绩就是不理想,这种就需要加强营销、推广,譬如多一些营销广告、软文文案,多做一些地推活动等。

3,包装对小孩没有吸引力

小孩子是比较感性的,他们真的会根据产品的外包装来决定买哪个产品,而完全不管里面的产品好坏。所以,有好的产品,也一定要注意改善包装,譬如用孩子们喜欢的颜色,做一些比较萌的外包装设计,就容易吸引到小孩购买。

4,物流配送不及时,影响销售

譬如,鲜牛奶的店铺购买高潮一般在早上学生上学前的一个小时,所以,厂家、商家一定要及时把最新鲜的牛奶及时配送到所有零售终端,才能抢占到黄金时间的份额。

5,新鲜度不够

鲜牛奶的保质期一般只有7-10天,所以,消费者非常注重这个新鲜度,一般只剩下1-2天保质期的鲜牛奶就很难卖出去。所以厂家、商家一定要从生产计划、物流配送、仓储、配送等各环节做好产品保质期管理,努力让消费者买到最新鲜的牛奶,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的销售。

6,服务不周到

现在很多鲜奶都是配送制,由最终用户提前预订,商家或者厂家的配送人员按时配送上门,不能提供配送到家的鲜奶厂家,销售自然拼不过配送到家的。所以,一定要提高服务水平,把牛奶配送到家。

7,推销、营销不力

对于销售人员,中国最坑人的一句毒鸡汤就是“酒好不怕巷子深”,茅台再好,也要周总理在万国博览会上摔破几瓶,才能让人闻到它的香味,然后外商们才会品尝、购买。所以,有好的牛奶却销售不出去,就一定要加强营销力度。

总之,牛奶卖不出去,无论是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还是厂家、商家的微观层面,都要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找到恰当的对策和办法,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是涨亭板,中国注册会计师,分享财经知识和经验,启迪财经智慧,欢迎关注我

这个事件前几年发生过,奶农宁可把奶倒掉也不会把牛奶免费送人!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奶农倒奶的原因,是因为养牛的成本太高,好多奶企都是在国外进口奶粉,然后在进口到中国还原,做成还原乳,这样的成本比在国内去奶牛场去进鲜奶的成本要低的多!

再者就是奶农的奶并不能直接食用,还要经过低温贮存,消毒等一系列处理,才能食用!

而且鲜奶是有保质期的,需要特殊方式贮存!每多存放一天就有巨高的成本,如果把这些奶免费送给别人喝,运输成本、贮存成本都很高,再加上本来卖不出的奶就赔钱!奶农本来心就在滴血,他干嘛还要费时费力赔钱去干这些呢!对于奶农来说,倒掉是控制成本的最好办法,因为多放一天,就多损失一天!

所以奶农倒奶不能片面的去考虑问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可以!

只能倒掉,鲜奶是要经过运输消毒包装才能卖的,鲜奶不能直接销售,奶农也没有销售资格否则就是非法经营,免费送那就更不行了,大白菜便宜几毛钱都能挤出人命来,更何况是牛奶呢?免费送人也是需要成本的,要不你免费送一次试试,你太小看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啦,原有种蔬菜直销的也说免费自己拿结果自己的被人一抢而空,其他的作物也给抢个精光,还有别家的也给糟蹋一半,如果免费送了以后就别想在卖会有很多人找上门来管你要,还是倒了省心

评论里好多没脑子的,当年拿这个事说事只是为了抨击资本主义的落后性和局限性,但是现在心里都有底,别人倒牛奶是在考虑大环境,稳定价格,不至于破坏市场,举个例子,一百斤牛奶,本来一斤一块钱我是比较赚钱的,但是今年生产了一百二十斤,多出来二十斤,超过购买力了,我降价成八毛,那我这一百二十斤赚到的钱还没有以前一百斤的多,而且一单降价,一会就很难把价格再抬起来,所以我倒掉多出来的二十斤,价格还是一斤一块,虽然我暂时要陪掉这二十斤的成本,但是往后,我的价格和市场是稳定的,成熟的……如果说免费送穷人?那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别人,难道奶农破产了,正常消费者以后没得牛奶喝了,就算好了?

反观我们自己的市场理念,没有什么整体性,大家各自为战,什么值钱就一哄而上,为了多赚钱就多生产,然后生产过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只为把货物销售出去,包括降价降质,所以很多时候做一行烂一行,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会免费发放的,都觉得收回一分是一分……

看到别人做什么事,要思考下背后的原因,自己想不通就要问,别自己看见个表象就唯心的在这里喷,脑子是个好东西,要多用用!

标签:倒掉,多地,奶农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article/34842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