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调查结果儿童孕妇尿液中检出多种抗生素,意味着什么?
其实抗生素污染的研究早就进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就对我国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抗生素调查,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并绘制出了抗生素污染地图,并于2015年发布研究成果。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万吨,其中人用抗生素占到总量的48%,其余为兽用抗生素。在地域分布上,通过著名的“胡焕庸线”划分成明显的东部和西部两个部分,其中中国东部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下图引用自其研究论文成果。
从研究成果看,珠三角珠江流域、长三角长江流域、京津冀海河流域都是抗生素污染的重灾区。对于珠江流域为什么密度这么高,研究也给出解释:珠江流域人口密度高,广东又是养殖大省,鸡、猪的消费量在全国范围内算很高的,水产养殖发达,广东鱼塘在全国最多,因此珠江流域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大,排放密度高。另外,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也较低,农村地区几乎直接排放污水。
此外还有缺乏监管的因素,抗生素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对大医院中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相对较好,但中小医院、药店以及畜牧养殖业则基本没有控制。
这次关于长三角约40%孕妇尿液中检出抗生素,近80%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用抗生素的调查报道来自《瞭望》周刊,大概说了抗生素污染来源于养殖业和制药厂,同时也指出了抗生素监管几个问题,也算是呼应了2015年中科院的研究。
一是污染管控起步较晚,药品产用登记体系缺乏,负荷估算难。
2014年央视就联合专业研究机构调查了抗生素污染,发现抗生素含量惊人,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也有抗生素检出。2015年中科院发布研究成果。2018年《科学日报》也抗生素污染会危害健康的报道。现在2020年了,抗生素排放和滥用的监管仍不到位,的确属于监管起步晚。
二是环境科学与水文学脱节,过程追溯难,说明能做到大规模的检测技术没有出现,检测技术缺位。
三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缺失,负荷削减难。说明良好的抗生素过滤技术没有实现,污染处理厂并不能过滤抗生素。
怎么看待这次报道,我觉得是正面的。首先《瞭望》周刊的分量够,国家层面重视,从前几年的长江大保护提出,到长江流域禁渔,禁止养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正面问题。其次这次报道指出了问题,也是希望在关于立法上有所突破,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过滤能力,监管上要加强,明确地方责任等。最后水资源是跟大家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希望大家在对待抗生素的问题上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Zhang QQ, Ying GG*, Pan CG, Liu YS, Zhao JL (201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ntibiotics emission and fate in the river basins of China: Source analysis, multimedia modelling, and linkage to bacterial resista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9, 6772-6782.
近日,一项全球性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全球多个河流抗生素浓度超标,浓度超标最大的抗生素可超过人体最大安全限度的300倍,这种情况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最为严重,但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无独有偶,国内某媒体记者近期开展的一项调研发现,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关调查显示,长三角约40%孕妇尿液中检出抗生素,近80%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用抗生素,部分检出的抗生素已在临床中禁用,这意味着什么?
1. 这是细菌耐药问题的新发现
什么是细菌耐药?就是常见的对人体致病的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甚至不敏感的现象。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已多次在全球发出过警告,关注细菌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否则将来我们将无抗生素可用。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滥用严重的国家之一。
十多年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医院内和畜牧业,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加大了对医院内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连续多年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也加强了对畜牧业违规使用抗生素的监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医院和畜牧业抗生素滥用问题已大大改善,细菌耐药的速度也逐渐减慢。但对抗生素水污染问题监管力度仍不足,很可能已成为新的细菌耐药增长点,因此这个新发现也可以为下一步国家为抑制细菌耐药过快增长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2. 我国居民抗生素暴露风险巨大
孕妇和儿童都属于特殊人群,在他们的尿液中检出抗生素比例之大,如果再扩大检测范围的话,很可能普通成年人也会有同样的结果,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抗生素暴露风险巨大。这种只有在细菌感染时才会被用到的药物,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
一方面抗生素在身体的长期存在会杀灭体内的益生菌,降低免疫力,导致耐药细菌出现,另一方面免疫力降低又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是耐药细菌感染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 应加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超标,最直接的损害就是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鱼类等生物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体内也会有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人类食用后相当于被动口服了抗生素。另外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直接饮用井水的习惯,也是造成抗生素检测比例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城市的自来水或饮用水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应加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一方面从源头上对抗生素生产厂家的污水排放加强处理和监管,另一方面对居民生活用水及饮用水加强净化和监测,以降低我国居民抗生素的暴露风险。
单纯从饮用水浓度来看,微量抗生素不足以威胁健康,但长期饮用低剂量摄入抗生素正是细菌耐药基因产生的机制,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婴幼儿。饮用水中存在抗生素和耐药基因。一旦这些耐药基因传递给病原体,将会引发人群的感染,甚至是感染性疾病的暴发,虽然抗生素污水不是立即导致人体生病,但它无疑是人体健康潜在的敌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但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同样突出,只有我们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才不至于我们以后的子孙后代有一天无抗生素可用。
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调查结果儿童孕妇尿液中检出多种抗生素,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瞭望》成功炮制了一篇产生了刷屏效果的标题党文。
能在新冠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炮制出刷屏爆文,《瞭望》这一篇标题党文不可谓不成功。
《瞭望》也标题党
既然冠以“调查”,就应该是陈述“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的事实,以及调查过程为主要内容。
然而,这篇“短小精悍”的“调查报告”却几乎没有涉及应该包含的基本事实,全篇看更像是一篇作者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评论文章。
我们先来看文章摘要:
➤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是以肠道中菌群平衡为基础。滥用抗生素大量破坏益生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为体外病菌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抗生素监管存三大难题:一是污染管控起步较晚,药品产用登记体系缺乏,负荷估算难;二是环境科学与水文学脱节,过程追溯难;三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缺失,负荷削减难
➤当前我国对抗生素危害机理研究不够,对抗生素滥用监管不足。应尽快修订标准、严控源头、加强研究,管控江河湖库水体的抗生素污染第一条,离调查报告本题万里;
第二,第三条,明显都属于评论。
调查的事实在哪里呢?
调查结果的基本事实只有一句话:
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近期一项调研显示,长江抗生素平均浓度为156ng/L(纳克/升),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长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国前三位,年排放强度大约为60.0千克/平方公里。以下调查“过程”算是本文最丰满的部分了: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发现,在生猪、肉鸡、水产等养殖过程中,因养殖密度高,不少养殖户为降低感染发病率,习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比如生猪饲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霉素都是常用抗生素,有的一吨饲料能添加一斤抗生素药物。一些渔业养殖户坦承:“养鱼养蟹饲料中肯定要拌抗生素,不然一死一大片肯定赔钱。”
制药厂和医院废水含有高浓度抗生素,致流域污染严重。研究人员发现,有的饮用水水源地上游5公里分布着大型医药生产企业的排污口。如长三角某市水源地附近有3家医药公司排污口,一些长江支流交汇处有六七家制药厂,废水含有高浓度抗生素。有人说了,不对啊。这份调查最吸引人们关注的是:
儿童孕妇尿液中检出多种抗生素
儿童孕妇普遍暴露,破坏人体免疫力。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年来对上千名8~11岁儿童和516名孕妇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尿样中共有21种人用、兽用或人兽用抗生素检出,79.6%的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一种或几种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临床上禁用,兽用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肥胖、性早熟相关。此外,有16种抗生素在江浙沪的孕妇尿液中检出,一种及以上抗生素检出率为41.6%,孕妇暴露较为普遍,风险较大。破坏人体免疫功能
陈求稳教授认为,抗生素通过饮水或食用水产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无法完全代谢,长时间摄入后,抗生素跟随血液循环遍布多个器官,造成免疫力逐渐降低。
专家认为,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是以肠道中菌群平衡为基础。滥用抗生素大量破坏益生菌,使胃肠道内对抗生素敏感性强的微生物减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机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为体外病菌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问题是,前者并不是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调查的内容,瞭望发在腾讯企鹅号上的文章甚至列在了标题中:
更充分证明了文章的标题党属性。
理由很简单,长江何曾有过“儿童尿液”和“孕妇尿液”这两条支流?
又有谁能证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到的儿童和孕妇尿液中的抗生素就一定来自长江水?
后者,仍属于感慨评论性质,而且并非事实。
长江水抗生素平均浓度为156ng/L,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这似乎并不是事实。
比如,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发表的“水中抗生素与细菌耐药风险”报告中,
审查了来自全球13个国家/地区(79.2%来自欧洲)45种抗生素数据,发现检测到的抗生素浓度从0到最高达1 µg / L(1000ng/L)。
报告详细列出了所检测到的各种抗生素的浓度,比如,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环丙沙星是检出的浓度最高的三种抗生素,这也是欧洲人用来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抗生素(20年前我国就没人用这些“古老”抗菌药了)。
再比如,早到20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从溪流和水井中采集的120个水样中15种药物和31种抗生素的调查发现:
溪水中检出最高并非抗生素,而是咖啡因和咖啡因的降解产物的对黄嘌呤,最高分别达到4.75μg/ L和0.853μg/ L;其他,较高的是卡马西平(0.516μg/ L)和布洛芬(0.277μg/ L)。
抗生素中检出最高的是阿奇霉素,最高达1.65μg/ L;其次是磺胺甲恶唑1.34μg/ L,氧氟沙星0.329μg/ L和甲氧苄啶0.256μg/ L。
用于牲畜饲养的水井中,都能检测药物成分,分别是两种药物(可宁碱和苯海拉明),两种抗生素(泰乐菌素和磺胺甲恶唑)。当然,浓度远低于溪水中,最高的是可替宁,0.024μg/ L。
可见,“156ng/L,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并非事实。
抗生素水污染真正的危害
抗生素水污染主要见于排泄的废水中,尽管我国饮用水标准没有有关抗生素的规定。
但是,一般认为饮用水中抗生素污染极低,人根本不可能通过饮用水摄入多少抗生素,因而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而《瞭望》文章,引用复旦公卫学院对儿童孕妇尿中抗生素的调查,跟文章主题的“长江水抗生素污染”风马牛不相干。
儿童孕妇尿中抗生素更可能是抗生素滥用或者其他食物污染的造成。
文章也没有提到尿中抗生素的浓度,纯属“不谈剂量”的耍流氓。
而且,不管儿童孕妇尿中抗生素来源为何,浓度高低,都扯不上“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是以肠道中菌群平衡为基础”。
如果人体免疫功能的80%在于肠道菌群平衡,还要免疫系统那么多细胞,那么复杂的调节机制干嘛?
抗生素水污染最主要危害是:
增加耐药菌的风险,这从欧盟报告直接以“水中抗生素与细菌耐药风险”作为标题就得到充分显示。
对藻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欧盟要求检测灵敏度需要能够检测到低至0.019至0.089 µg / L的浓度,这所对应于正是水生生物可能造成影响的浓度阈值。
环境水抗生素污染是一种新常态,需要常态化治理
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一苗、一素”,即疫苗和抗生素。
人类根本不可能离得开抗生素,环境一定水平的抗生素污染是医学文明的不可分割的附属品,是一种“新常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污染就完全无害和不需要治理。
但是,调查需要以事实为基础,治理也需要常态化。
水产养殖业,某些品种,用药用的你知道了会目瞪口呆,我都知道,只是不好多说,你们自己去乡下走走,听到哪种水产死亡率特别高的,就别买别吃了。
标签:抗生素,检出,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