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百科知识>如何评价1927年德国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

如何评价1927年德国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

2023-07-14 12:34:34 编辑:join 浏览量:606

如何评价1927年德国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

如何评价1927年德国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

科幻片是诞生最早的一种电影类型之一。

早在1902年,乔治·梅里爱就用 《月球旅行记》 让世界见识到了非现实元素的奇妙。25年后,弗里茨·朗用一部 《大都会》 正式定义了科幻电影。

高楼林立的未来都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使用,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吞噬,种种超前的设想,就算放到21世纪,也毫不过时。

一、是电影,是艺术,更是文物

在着手拍摄 《大都会》 之前,弗里茨·朗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电影工作经验。20世纪20年代初,他执导了几部电影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拍一部科幻大片的念头和资本。

有资料显示,弗里茨·朗动用了超过36000名群众演员,花费了两百万英尺(609600米)胶卷,开创性地使用微缩模型,长达18个月的拍摄周期,最终完成了一部片长153分钟的史诗之作。

与传统的戏剧类似, 《大都会》 被划分成了三大段落,分别是序章、幕间章、高潮章。

长达1小时的序章主要展现了故事的大环境——2026年的大都会,阐述了大都会的主人强·弗莱德森之子弗雷德为寻找一个神秘女人玛丽亚去到了地下劳工城工厂,而强·弗莱德森与大发明家罗特旺也对那神秘女人有着某种企图。

幕间章是矛盾的激发,长期受到剥削的工人阶级逐步走向革命的边缘,弗雷德因玛丽亚的失踪而陷入到困境之中。

高潮章活生生地变成了灾难大片,整个大都会面临崩塌的险情。弗雷德和玛丽亚试图要完成使命,调和工人和强·弗莱德森之间的矛盾。

剧情其实是十分简单易懂的,即便是一幕默片,绝大多数观众只需要有字幕的帮助就能理解。

所以电影也打破了年代的间隔,豆瓣上有着9.0分, 好于98%的科幻片 ,比公认的科幻电影天花板 《2001太空漫游》 和 《银翼杀手》 还要高分,某种程度上说明其精彩程度完全不逊色于有声彩色电影,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了解基督教的观众会更能get到角色设置与《圣经》之间的联系,因为弗里茨·朗夫妇(他妻子是编剧)为影片注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而真正被后世津津乐道的是,表现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

这种艺术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一开始只是画家们的创新手法。然后这种艺术波及到了文学界,卡夫卡1915年发表的《变形记》就是众所周知的表现主义代表作品。

20年代初,德国电影开始尝试把表现主义加载到影像之中。而当弗里茨·朗把表现主义运用到 《大都会》 ,经典的一幕就出现了。

男主角弗雷德目睹工厂爆炸后,看到了古埃及对奴隶的奴役,这个幻觉不仅壮观,而且还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无情压迫。

这种表现主义带来了一股怪诞的独特气息,同时也把影片升级成了艺术品。

电影艺术往往要与商业融合。 《大都会》 在发行的时候就遭遇到了片商的各种删减,153分钟的柏林首映版本没有被流传下去,后来多数人看到的是被删减后的约两小时版本。

据说希特勒也被 《大都会》 征服了,他因此想要把弗里茨·朗夫妇招入纳粹麾下,即便弗里茨·朗是犹太人。弗里茨·朗打死不同意,选择流亡到了法国。妻子特娅·冯·哈堡做了不同的选择,她加入了纳粹党,给希特勒创作了不少的剧本。

希特勒所带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同时也导致了很多艺术品的失传,其中就包括 《大都会》 的原始版本。

2001年的 《大都会》 修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世界文献遗产之一,不过缺少了长达半小时的内容,有些情节难以被理解,电影也很难算得上是“完整”。

幸运的事情是,一部分已被认定为失传的删减片段在阿根廷布宜诺艾利斯的电影博物馆被找到,一位真懂电影的新馆长上任后发现了那段胶片的传世价值,于是把它带给了世人。

经历了约2年的修复工作,时长为145分钟的修复版在2010年面世,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的大多也是这个版本。只是由于经过80年的岁月,那部分胶片损毁情况比较严重,修复出来的影像也已经模糊不清了。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看到的 《大都会》 ,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了,那更是一件文物。

二、反乌托邦的雏形

从故事层面上看, 《大都会》 很像是一部“反乌托邦电影”。

故事地点设定在一个未来的、封闭的大环境,就像是 《1984》 里的大洋国, 《饥饿游戏》 里的施惠国, 《V字仇杀队》 里的伦敦市。

然后是健全的等级制度,大都会的要稍微简单,强·弗莱德森是最高统治者,他和一群资本家们住在地上的繁华都市,支配着住在地下劳工城的工人们。

如果被强·弗莱德森开除,就会沦为劳工城的工人,从干脑力活变成做苦力活。

“乌托邦”一词很早就有了,不过“反乌托邦”的兴起是在40年代的文学界。1921年,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我们》完稿,但苏联当局不允许出版,小说以手抄本形式流传。

乔治·奥威尔有幸读到了《我们》才写下了《1984》,并在40年代引领了反乌托邦文学的兴起。

而 《大都会》 所描绘的世界不就是如此,一切看似美好和平,实际上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

弗里茨·朗夫妇有没有读过《我们》无从考究,反正他们确实是创造了反乌托邦电影的雏形。

只不过电影的内核并不算是“反乌托邦式”的,造成大都会崩塌的不是统治者的独裁统治和思想压迫,而是阶级矛盾的对立。

统治者强·弗莱德森是一个人性化的角色,他虽然压迫工人,但对儿子弗雷德十分在乎,说明着他的人性未曾泯灭。

反倒是那些被压迫的工人们在最后丧失了理智和人性,如果是反乌托邦电影,那他们大概就会实现独立思想的觉醒了。

三、人类社会的大脑与双手该如何协调

“大脑和双手之间的协调者必须是心!”

电影开头,主题就以字幕的形式告诉了观众。

所有的角色和情节都是为了这句话而服务的。

别看故事脉络庞大,其实真正的“角色”大约只有10个。

强·弗莱德森,他用智慧创造了大都会,犹如古埃及的统治者创造了金字塔。

弗雷德,得天独厚的超级富二代,却能把地下的工人视为兄弟。他降临劳工城,就犹如耶稣来到了人间。

玛丽亚,居住在地下的一个女教师,名字无疑是参考的圣母玛丽亚。她在工人群体有很高的威望,可能工人一直没暴动,她也有一份功劳。

罗特旺,大都会的大发明家,强·弗莱德森有什么搞不定的问题都会找他。不过,他却和强·弗莱德森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往事。

工头与工人群体,工人群体可以看作是一个角色,工头是代表人物。工人由于长期干着重复性的工作丧失了人性,这不是他们的错,这只不过是一场社会的悲剧。工头是工人群体中最有理性的一个,也许是从事管理职位,才没让他的思维固化。

另外还有一个与弗雷德互换身份的11811号工人有着关键的戏份,可惜目前版本的电影没有更多地深入这个角色。

助理约萨法特与高瘦侦探,两个衬托性的辅助角色。约萨法特的存在加强塑造了弗雷德的善良和情义,侦探的存在加强了剧情的紧迫感。

机器人与赫尔。机器人在片中被写成了大反派,它加剧了大都会里的阶级矛盾。那时候还没有电脑这玩意,弗里茨·朗夫妇应该没有探讨人工智能的意图,只是在机器人的概念上展开了想象。

万万没想到想象变成了现实,罗特旺说机器人劳工的计划已经在现实中有所体现,机器确实正在取代人工。而用机器复活人类的设想,现在已经是科幻题材用烂的老梗了。

强·弗莱德森的妻子赫尔是一个隐藏性的角色,她也是罗特旺的爱慕对象,电影的前史隐藏着一段三角恋故事。罗特旺想要通过机器人技术复活她,但越大的欲望,却越容易失控。

大都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好像从有人类文明开始,阶级分化就已经存在了。不同阶级的人干着不同类型的工作,人类社会得以飞速发展。

强·弗莱德森代表统治阶级或资产阶级,是大脑,没有他的智慧,仅凭工人们的蛮劲,繁华的大都会无法建立。

工人群体代表着工人阶级,没有他们的劳动力,大脑再聪明,再伟大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如果阶级分化是必然的,那么两个阶级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两个阶级的有效合作能使得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反之,便走向分裂崩塌。

然而阶级斗争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各大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试图缓解和化解这种冲突。弗里茨·朗夫妇也有话想说,他们通过一部 《大都会》 表示,两个阶级出现矛盾,是因为缺少一个协调者——心脏。

“心脏”是什么,就是深入理解电影的关键所在。

如果读过圣经,从宗教的角度去解读可能更加贴合作者的原意。粗浅一点理解的话,看看代表心脏的弗雷德做过什么就知道了。

他深入地下世界,了解工人的情况,并向“大脑”强·弗莱德森报告。只是“大脑”被没把他的话当一回事罢了,然后导致“双手”失去了控制。

要是强·弗莱德森能听弗雷德的劝告,对工人有人情味一点,和弗雷德一样,把他们视为兄弟,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也就是说,两个阶级需要有一个沟通的桥梁,互相体谅,种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可是,弗里茨·朗夫妇的设想是理想化的, 《大都会》 结局的和平也只是暂时的。

他们只是给出了那座桥梁的设计图,而有没有人去建,能不能建成,还是未知之数。

天下事没有那么多的巧合,只有碰巧的假象。——《V字仇杀队》

请注意!全文预计需要10分钟哟!^_^

接下来我会从剧情 美学 社会 宗教等角度探讨。

▲《大都会》Metropolis / 1927年

改编自妻子蒂亚·冯·哈伯的小说,由法兰克福的画报杂志 发行,这是一部历史上造价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花费了近两百万英尺胶卷,拍摄周期长达18个月。其2001年的修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终极修复版于2010年2月在柏林首映,剪掉了四分之一长度的胶片,最终约135分钟。

剧情

导演 :弗里茨•朗— Fritz Lang

(1918年进入德克拉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后升为导演,1919年自导自演第一部影片《混血儿》正式开启了电影生涯)

人物: 玛丽娅--女教师 布里吉特·赫尔姆

乔·弗莱得森 --父亲 阿尔弗雷德·阿贝尔

弗雷德--儿子 古斯塔夫·佛罗希基

罗特旺--发明家 鲁道夫·凯林罗吉

瘦子--弗利兹·拉斯普

约萨法特

死神--七宗罪

题词:脑和手的调节者一定是心!

场景:地下城--冰冷的钢铁机器

子弟俱乐部 --演讲厅 图书馆 大剧院

运动场等综合 娱乐设施

▲导演:弗里茨• 朗 Fritz Lang

影片讲述的是2026年工业文明下两个阶级极端的斗争冲突,是在德国大夜弥天的都市盛宴中朝气蓬勃的工业生产与地下城工人的革命呼声交映,也是一场关于救赎与罪恶的博弈。

剧情本身并不复杂,机器人只是工具和噱头,电影从头到尾映射出来的还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工人们依托宗教信仰幻想下的乌托邦王国,以及人类盲目愚钝的本性。

所以说这部电影最惊艳的仍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导演 Fritz Lang 对未来机器人和未来建筑的大胆设想,可谓是科幻电影史的第一个里程碑。以至于后来许多电影争相模仿,最为经典的是《银翼杀手》、《星球大战》。

整个电影是典型的三幕剧结构

交代--危机--高潮迭起交融

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刺激的承接点

序幕

当女人出场周围的小孩蜂拥而至时,我知道她就是救世主。

未经世事的男主人公弗雷德一眼间便爱上教师玛丽娅,被她散发着浓郁的纯洁善良吸引。

此后便不顾一切寻找她和她相爱此生……

▲女教师:玛丽 娅

▲男主:弗雷德

不过……

故事并非如此,爱情恰好只是整部默剧的导火索而已,它的目的仅是为这个残酷的工业革命时代遮上一层唯美的婚纱。

电影最开头的题词--"脑和手的调解者一定是心"这其实是对劳动者的口号,也是主宰者的谋略!所以弗雷德的父亲--弗莱得森,这个资本滑头正好一箭双雕,他让科学家罗特旺制造了一个和玛丽娅一样的机器人,来统治地下城因为受不了资本压榨而越发暴动的工人阶级们。 因为在工人眼里玛丽娅本身就是圣母玛丽娅!是他们心中圣神的指挥家!同时弗莱德森还能够让儿子看清楚真实的"玛丽娅"根本就是一个脚下堆满罪恶的撒旦。

▲科学家:罗特旺正在制作机器人

危机

戏剧的情节总是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反转,然而这时科学家告诉真正的玛丽娅说这一切的计划下,其实是自己的阴谋,他憎恨那个夺走他心爱女人的弗莱得森,那个站在象牙塔尖的资本家,他要铲除腐败冷血的资本主义,他要解放地下城的劳动者们!

高潮

工人暴动,机器也被摧毁,大水弥漫了整个地下城,通风口堵塞,工人们的孩子面临生死危机,这时地下城的工人们才醒悟过来,没有了机器谁也活不了,他们在眼睁睁看着世界走向毁灭……

▲ 核心机器被破坏

▲洪水冲破水库

▲机器人玛丽娅被处决

工人们又开始把矛头指向玛丽娅,他们把机器人玛丽娅绑起来,准备用大火烧死。

最后机器人玛丽娅被烧毁,男主解救了玛丽娅,地下城的工人们和资本家弗莱得森牵手言和重新团结一致。

嘻嘻,小小打个广告,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微信公众号:CDArtist

更多好电影、音乐、艺术美学等优质内容分享哟!

《大都会》在1927年来看,甚至从今天来看,都算的上是后现代主义题材,尤其是摩天大厦、城市公交体系在很多今天的后现代主义题材的电影依然可见。在秩序等级严密的大都会里,上层阶级是头脑,下层阶级是手。但是作者的立场是偏向于社会大众论的,愚昧无能缺乏思想的工人为上层阶级所操纵。但是作者也发现了社会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的矛盾,因此引出了“协调者”这么一个概念,最后大脑和手通过协调者握手,在我看来,是作者一种社会治理的一种乌托邦的美好愿景。

在后现代大家德里达等人看来,如今的二元对立矛盾显然已经不那么明显,通过商业文化的侵蚀,人们已经默认并习惯了这种剩余劳动价值的榨取行为。

这是一部披着反乌托邦外衣的科幻宗教片。

显然这是一部空前的先锋电影,不论是思想内核、拍摄技法、艺术审美、场景调度、剪辑手法,都可以用”惊世骇俗“这个词来形容。作为一部在1927年诞生的默片,它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弗里茨·朗真的是天才!!!

关于是不是反乌托邦,导演的立场是比较明确的,最后的结局安排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但如果仅仅因为意识形态不一样而忽略了这部电影本身的优秀,是非常可惜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豆瓣上给低于三星的评价基本都是在指责导演的立场不正确)。

放下意识形态,去欣赏艺术,不好吗?

2020年2月27日晚观影,遂记录于此。

作为电影史的一部里程碑,Metropolis里面的细节值得反复推敲,宗教在其中的多重隐喻引人深思,在此整理与朋友观后的细碎感想。

单纯的uþrising和revølution并不能拯救整个社群,因为“资本”(神)的权力确是凌驾于“工人阶级”(人)之上,然而却也是在这个system下唯一能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方法,因为人类已经走出了伊甸园,所谓理想的乌托邦(空中花园)已不复存在。

大都会的掌控者和他的儿子即为耶和华和圣子耶稣在电影中的化身。而讽刺的是,我们知道资本如同耶和华一样强大,可我们也看出它其实并不会在乎平凡个体的命运。如果说耶和华是因为人们的不虔诚而降罪于人世,那么资本家在里面需要人们信奉的就是永远为了资本的利益行事,简单的来说就是“信命”,成为资本机械轴上的一个个零件,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钟表大概也有这样的象征。

电影上映年份,1927年,德国处于魏玛政权的治理下,此时离大萧条还有两年时间,国内经济依靠着美国Dawes Plan的贷款维持着表面的繁荣。魏玛政府于一战后的1919年正式成立,同年一月就发生了Spartacist uþrising。后面陆陆续续还有几个有像这样左派的共产党组织,也有右派的退伍兵freikorp所发动的叛乱使当时的社会极其不稳定。

因此,所谓的工人我们也不要将其局限在“工人”一意,他们可以用employee一词来形容,可以代表所有在社会中失去一部分自主性的人,以及那些无权发号施令的人。此外,撒旦的化身(机器人Maria)在里面可以说是非常有煽动性。因为她很直接了当地戳中工人的痛处,“你要等协调者,可这不是一直没等到么”,以此激起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相对“空泛”不具体的概念,“机器”。“我们要摧毁机器!”,伪装成圣母玛利亚的撒旦如此号召着。可是机器又是代表着什么呢?

其实这时候我想到了希特勒和他带领下的纳粹。通过洗脑将某个观点植入人们心中,忽略他们实际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然后又利用人们的不安和负面情绪,去完成他们想达成的目的,却巧妙地不让人所知。撒旦深知人类是眼界狭隘且无知的,我们对生命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困惑而又无法给予解释,于是把人们的苦恼都归结于一个简单却不经推敲的象征,是控制人们最好的办法。

工人被剥削,真的是那些被发明出来的机器的问题吗?回到现实中,一战后德国人那么穷苦,又是因为犹太人把所有钱都抢走了吗?这个社会最怕的从来就不是坏人作恶,而是那些被欺压的群体不自知地成为了坏人的帮凶。任何计划的成功实施都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如果有一个人意见不合,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便很难成功,可是revølution本来就是建立在“有异议”这个基础上的,这种自相矛盾,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它可行度的降低。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我所接收到的、电影想传达的讯息就是工人阶级的不平等问题单纯地取缔资本是不可行的,否则还会产生更严峻的后果。

电影的导演早在希特勒上台的六年前就有此远见,不得不让人敬佩,而其给后世带来的思考远不仅于此——History always repeats itself. 工人阶级的权益何时能被保障,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何时才会到来?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没有得到答案。

碰巧找到资源,好奇的看了下近一百年前的科幻电影。

从剧情角度来说,序幕描述大都会的背景,幕间提到“七宗罪”并引发转折,狂怒曲掀起工人暴动的高潮;男主角虽然是大都会主人的儿子,却爱上了工人的引导者玛利亚,成为了连接“脑“和”心”的“调节者”。整体故事非常连贯、主要人物刻画也很鲜明,很多配角蛮有趣的,像男主的随从约萨法特、换过身份的11811号约翰、核心机的看管者。电影本质上还是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老电影普遍遵循这一点。

影片里有相当多的细节,固化的两级——享受工业成果的上层阶级、沦为工业生产“螺丝”的下层阶级,爆炸的机器与地狱,引导工人的女主角“玛利亚”,巴别塔的故事和新巴别塔,机器人的象征,核心机破坏后水淹地下城等等;像机器人扰乱人心的桥段,真的细思恐极啊,上层和下层,只是一个机器人便全煽动起来了。

扯一点别人没提到的细节

1,玛丽说故事哪里造塔的那段很多人都说金字塔,实际上那是巴比伦塔,而指挥者则指代最初的英雄王宁录,巴比伦的毁灭源于上天恐惧和震怒人类有如此伟业和梦想,所以让彼此语言不通。这里指的应该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形成了壁垒。玛利的说法是需要等待作为心的救世主的到来,也就是还有良心的男主。当然我们知道有良心的资本家都嗝屁了,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

2,机器人赫尔跳的那段舞里的形象正是巴比伦的大淫妇,巴比伦的力量来自于全世界所有人民的信仰,这点在影片中也很好的体现出来。巴比伦身下的七头十角兽最后变成了七宗罪的形象,这个或多或少是编剧自己的臆想。原型里七头十角兽和巴比伦的关系类似于雇佣关系,巴比伦靠地上人类的信仰之力来支付七头十角兽的报酬,但人类拒绝相信巴比伦大淫妇的时候,七头十角兽就会杀死大淫妇。巴比伦大淫妇的化身赫尔让大都会那虚伪的人性剥了下来,平时故作文明的地上人为了取悦赫尔相互残杀,淫乐。而苦不堪言的地底人也受到赫尔的怂恿开始破坏机械。赫尔是科学家以资本家老爷的妻子为原型制造的,所以赫尔变成玛丽代表着既是母亲也是情人。

3,工贼头子在前面先是出卖了工人去听玛丽说教的墓穴圣堂给资本家老爷,而后才让少爷把被父亲辞职的秘书雇回家里,再结合后面各种桥段和最终的握手我们可以看出工贼依旧是坏人,他不配作为工人代表,他只是代表资本家老爷来监督工人们的,是工人们最好的“老大哥”。他当然明白利害关系,但是他从来没替工人做过半件好事,协调者这个身份本应该是他的责任

4,中间机器吃人那段用的形象是摩洛克,是闪米特神话中代表着献祭和火焰的神,而摩洛克的名字还指代着王,用来形容一台吃人的机器以及扯上巴比伦都是不错的选择

5,当少爷帮工人11811顶班的时候,工人被吉原的灯红酒绿冲昏了头脑,忘了自己的任务,让少爷一个人超负荷的体验了自己老爹定制的工作规律。最后工人暴乱的时候11811自知有愧,替少爷挨了一刀,说明了即便工人们很容易被带歪,但是他们还是有良心的

一场大水把大都会地下的人都冲了出来,密密麻麻的,有点像水淹蚂蚁洞,不过并没有人被淹死,秩序也并没有被打破,而是用“脑和手的协调者一定是心”令地下人与地上人达成了某种和解,大都会在一场足以摧毁所有的水灾危机面前,顽强依然,成功渡过。

脑和手的矛盾由心来弥合

脑是资本家

手是无产阶级

心是谁?

作者认为是宗教

据说希特勒很喜欢这部片子,参照他悲惨的经历,他只有可能是喜欢其中推翻资本家的革命部分,这么说来他的目的就跟拿破仑一样了,试图用战争的方法打破国际资本家对人类的奴役,可惜的是,他们都失败了。

问题是手即使把脑子杀掉,也会长出新的脑子,所以这不是终极的解决办法。

也许宗教是吧

辣鸡电影。玛利亚三观如此崩塌,竟然塑造成正派,真是可笑。

表现手法什么的我不懂。

但剧情十分辣鸡。

工人都是愚昧无知的?工人运动是被煽动的?工人运动只是打砸抢?遇到一群富人都不动一动?工人运动导致工人流离失所?工人最后还要跟资本家握手言和?

反乌托邦?明明就是乌托邦。

电影里的世界就是建立在资本家是神、是主宰、是不可或缺的高级存在,而工人是蠢驴、是天生的劳动者、住在地下的机器一般的生物。人与人不是平等的吗?

整部电影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基调!

工人为什么愚昧?因为富人垄断了教育资源。

非常棒!

公众号:海胆说

《大都会》(1927年)与《浮士德》(1926年)、《柏林:大城市的交响乐》(1927年)并称为三部默片时代德国电影的扛鼎之作。

《大都会》是德国电影导演弗里茨‧朗导演的一部经典的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剧情长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的记忆》收录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它也曾是希特勒和戈培尔最爱的电影之一。影片在1927年最初上映时,时长约为两个半小时,但由于当时的观众并无法接受这种长而晦涩的电影,反响褒贬不一,而后由于影片中的宗教因素等原因再次被删减,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修复版是最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博物馆里发现的胶片,但一些部分受损严重无法修复所以我们至今也无法欣赏这部伟大作品的全貌。电影中的元素与主题非常丰富,如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未来都市与哥特式建筑,父权与女性,科学与宗教所产生的冲击。

电影的开头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许多工人就像毫无意义的幽灵一样徘徊在电梯里。在大机器生产的背景下,人类往往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而更多地被用作“手”去做工作。大脑和手之间的巨大区别在电影的某些部分中有所体现。当玛利亚提到巴别塔的故事来显示他们之间的鸿沟时,带来了中介者的思想——心,这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思想。电影中运用了光明与黑暗来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生活状态,工人生活在黑暗中,而资产阶级生活在光明中。

它表现了上层资产阶级和下层无产阶级不同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表现了地下城与大都市的差异。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批评机器的使用,而是认为是人类不当使用机器而产生的邪恶造成了巨大的悲剧。但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弗里茨朗让工人们工作得太辛苦而死,而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是工人们都失业了。或许他是在试图展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冲突的潜在结果,导致对工人无休止的剥削。

Rotwang是个发明家,但他把自己定义为像上帝一样的创造者。这与《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中的科学怪人想要证明自己拥有上帝的力量,却被自己的自负伤害了。似乎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一个源自圣经的相关人物。然而,我不确定弗雷德里森扮演的角色。有人说他可能指的是给人类带来祝福和惩罚的上帝。但我认为他是在基督教的反面,当他想要迫害玛利亚,给那些人带来痛苦。因为他害怕如果人们相信Maria和Christanity,他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动摇。

《大都会》使用了Schüfftan process (舒夫坦方法)来连接不同场景中的不同场景。它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影响了科幻电影的制作,使用镜子将几个场景连接到一个新的复合场景。此外,电影的很多部分都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对不同的情节和场景都有充分的呈现。《大都会》具有时代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也成为许多科幻电影的基础如《黑客帝国》、《银翼杀手》和《2001:太空漫游》

等。影片中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默片时代黑白电影中演员表演的巨大魅力。尽管这是一部无声电影,这些角色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仍然深深打动了观众。

大都会所构建的是导演弗里茨‧朗想象的2027年“未来城市”。电影中的建筑和人们生活方式呈现了未来城市的现实元素。电影中有几种建筑风格,未来主义、装饰艺术和哥特式( Futurist, Art Deco, and Gothic)。从建筑物和这些巨大的摩天大楼的样貌中可以看出,未来主义风格具有反历史主义、强烈的色彩主义、长的动态线条以及高速、动态的暗示等特征。大都会中的工厂,机械工业的外观,还有空中街道,代表着速度和效率的诉求,堵车也很符合现实主义风格。大都会的建筑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装饰艺术(Art Deco)影响。从Fredersen内部房间的设计和各种东西的布置呈现了折衷主义(eclecticism)。哥特式风格在影片中也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尖拱、罗纹拱顶、飞扶壁都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征。而新巴别塔的设计呼应了哥特式风格,和人类攀登天堂的野心。

《大都会》中的象征主义隐喻

玛丽亚所讲述的巴别塔的故事源于《圣经》,上帝因人类的傲慢而施下惩罚。在《圣经:创世纪》中说,大洪水之后,人类是一个统一体,当他们来到Shinar时,他们决定建造一座城市和一座高得可以通到天堂的塔。在这部电影中,巴别塔象征着约翰‧弗雷德里森(Joh Fredersen)建造的富有的“帝国”。《圣经》中说:“他们说:’来吧,让我们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我们要传扬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创世纪11:4)人的行为惹恼了神。“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创世纪11:5)。于是上帝决定“改变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不能理解对方。”(创世纪11:7)“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创世记11:8)那些古人想要展示人类的伟大,也想要挑战神的权威。建造巴别塔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人类民族的分离,进而暗示了大都会的建造也会以悲剧收场。

此外,玛利亚还用巴别塔的故事,来解释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和底层工人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不仅表明雇佣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圣经》,而且也表明了脑力劳动者和劳务劳动者之间的巨大区别。这些工人就像手,每个人都在做微不足道的工作,但他们团结起来却又有惊人的力量。她还提到,某人对别人的赞美诗会成为别人的诅咒。建造巴别塔的伟大梦想给那些工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建造巴别塔新塔的伟大梦想也给工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而连接手和脑的是心,它是平衡手和脑的中介。

逆五芒星Inverted pentagram在基督教中也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Turn the spirit down towards the hell,象征撒旦。机械玛丽亚站在倒五芒星前,意喻她就像给地球带来灾难的撒旦。

电影中的洪水,象征着《圣经》中上帝对人类的惩罚,玛利亚拯救孩子的站台便如诺亚方舟一般象征救赎。弗雷德(Freder) 象征Jesus,他是God和人之间的中介人,就像弗雷德(Freder)是手和脑之间的中介一样。他和他的父亲不同,能体会到社会底层工人的疾苦,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相融合。(Maria)玛利亚代表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 玛丽亚出现或讲道的许多场景都有此象征意义。她就像是基督教的象征人物,而玛利亚被绑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宗教的迫害。

电影中的巨型机器摩洛克Moloch,是圣经中迦南神的名字。他与儿童祭祀有关,那些进入摩洛克之口的工人具有象征意义,机器正在杀人。

5号在电影中也出现了几次,例如当弗雷德进入房间时,门上的数字是5号。第5条可以指圣经中the Grace of God。

女性角色的意涵

玛丽亚代表了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角色和作用有两个不同的相反概念。Maria非常善良正派,是那些下层工人的精神支柱。她像圣经中的Virgin Mary,给予工人信心与平安。她对弗雷德有很大的影响,从相遇之初就开始改变着他,并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是玛丽亚把弗雷德带到了工人的世界令他想帮助他们。她唤起了弗雷德的人性,当爆炸发生时,其他工人都像非人的机器,对其他工人的受伤无动于衷,而弗雷德的人性与怜悯之心逐渐苏醒,震惊于事故所造成的伤害。

女性也扮演邪恶的角色,七宗罪由她而生。,由Maria衍生而出的机器Maria是更为抽象的性欲和荡妇主义的化身。男人们注视着机器玛利亚从七头兽的头顶深处升起直到中间的空中。七头兽代表着七宗罪,女人引诱男人内心的邪恶。

在这个场景中,还有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机器玛丽亚处于最高位置。,在混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恶女,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罪恶。男性被机器Maria奴役而失去人性,因为欣赏机器Maria的美丽,而引发了致命的欲望之罪。

昨天在看完的大都会感觉这个电影真的不错。

抽象的阶级隔离被非常具像话,

标签:Metropolis,大都会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article/31599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