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八旗是什么意思?怎样区分?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孝谈渗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来自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360问答口约为15万人。
下五旗则指镶白每施南更响、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侍虚,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巧脊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扩展资料
镶黄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江音室酒并准出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余径轻斯争措甲液资字,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送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标签:八旗,区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