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2013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会被超越吗?
本行业问题,我来回答。
实际上,即使没有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会被华为超越,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棱镜门事件加速了这个进程。
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核心路由器曾经占据了全球的近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形成了垄断,在中国的市场也是如此,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思科的路由器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记得我在2001年刚进入通信业的时候,机房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基本都是思科的产品,那个时候,我们做固网产品,都是靠的CCNA、CCNP,更牛的就去考CCIE,含金量相当的高。思科的设备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不光光是设备的价格,售后维护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
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电信业的改革,电信业也是中国十大高薪行业,当时我就是从IT业跳到了CT业,也过了几年比较好的日子。
中国的通信业改革开始之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采购的数量翻翻级的增加,但是单品采购价格在不断下降,支出也没有那么"豪气"了,在很多地方开始采购国内的产品。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以低价去抢夺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始蚕食思科的中低端的市场,这个趋势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的思科的售后维护的态度可以称的上是"非常傲慢"的,当年我也和思科的工程师打过一段交道。而当时的华为的设备的性能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售后维护的态度那是相当的到位,可以说最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依靠价格和服务来抢夺市场的。
华为从开始进入路由器交换机市场之后,也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研发,设备的性能不断的提高,也是华为可以取代思科成为中国的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第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华为的10G路由器的性能还远不如思科,之后华为进一步的加大了路由器方面的研发投入,到了4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开始接近了思科,落后大概2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华为推出10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追上了思科。而到了2012年9月的时候,华为率先的推出了400G路由器,而直到9个月后,思科才宣布它的路由器在2013年年底可以支持400G。而这个时候,华为的400G路由器已经在全球开始部署了,400G路由器是华为第一次在性能上超过了思科的产品。
而且,华为的设备在当时和思科的设备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耗问题。同样功能的产品,华为的产品的能耗不足思科的一半。而且,华为的设备的体积更小,安装更方便。针对运营商的喜好,进行有效的研发,产品更贴近运营商,这是华为的优点,而思科在这方面要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其实在棱镜门之前,早在2012年9月份,华为就实现了全球最大的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中国联通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路由器集群搬迁工作。
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为在国内对思科的替代,不过即使没有棱镜门事件,华为取代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不仅仅是对思科,华为崛起之后,从数据到交换到接入到传输,有线、无线等多个产品都慢慢的成为了中国运营商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有者,经历过那个华为的疯狂的"送设备替换"的年代的通信人都对那段日子有非常强烈的记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我觉得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科在中国的地位被超越是早晚的事情。棱镜门可能是其偶然性。
为什么说它被取代是必然呢。
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以机遇,在这个肥沃的土壤中,不断地成长壮大。
第二、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增长,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在网络领域华为、中兴等公司在很多方面已经能够与老牌的劲旅思科等进行分庭抗礼。
第三、思科自身的市场策略的变化,没能赶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及科技的增长。
第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更加的重视,也有能力和意愿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我觉得以上的这些因素导致思科在中国被赶出去,是必然的。
说其偶然是因为正好棱镜门事件,很多美国企业都称参与的此次的事件,但只有思科不承认,谁都知道,作为交换领域的领导者,没有它的参与,棱镜计划不可能顺利进行。正好借此机会,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国安都调整了计划,不用思科的交换等设备,这时候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完全有能力接手思科的市场空缺。于是乎,有了思科被中国政府和国企,包括很多民营企业所抛弃的事件。
不知道读者怎么考虑和评价,我是这么认为的,希望你们多评价。我是冰川酒壶。
感谢您的阅读!思科在中国市场曾经风光无限,那时候哪有华为的事。你可能想象不到,思科在中国曾经一枝独秀,在金融等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一度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国内市场对于思科的贡献率为3%(2018年末)。
曾经在中国雇员,思科达到了5000,而在8月1日,根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思科(Cisco)上海裁员300人,虽然这件事被证实不实,可是思科在中国的处境确实堪忧。
这里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也是文章题目的内容: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我们回顾下这件事: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电子监听计划,这里面涉及到了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公司,而思科公司也同样卷入棱镜门,虽然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可是影响却深远!
2012年的时候,思科在主要部门有共有60款思科的产品;而此事一过,直接降为零!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件事,华为也不会趁机崛起。
我们其实都知道,棱镜门只是诱因,而不是主因!思科的败退,实际上早已经注定:
技术退步。比如在高端路由器领域,虽然思科有过CRS-1,可随着时间推移,思科在技术方面在退步,其技术更新缓慢,而且,它的私有协议过多,都让它在华为,中兴等等竞争中慢慢处于劣势。
华为的崛起。说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大家都觉得思科认证最有认可度,而华为认证却越来有价值了(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和行业ICT认证三类认证),实际上在思科的多个方面,华为都是颇有优势的,并且在慢慢占据它的市场份额。
棱镜门确实有作用。这件事,让华为,中兴确实有了崛起的机会,很多部门还是使用华为产品,让思科被踢出了局。
所以,思科出局是迟早的事情,有了更好的,自然会被代替了!
思科在中国的衰退和2013年的棱镜门没有多大关系,运营商早在2010年以前的采购份额就几乎没有了思科,而企业领域在2015年以前一些重点的金融、大企业依然使用思科的路由器。
所以以这两个节点看,当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被超越,和2013年的棱镜门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影响肯定还是有的。
在运营商领域,思科早就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在2010年以前,运营商市场的确思科的设备还比较多。最早我记得电信的骨干网超核全部是思科的CRS设备,而且价格不菲。在那个时代,思科的设备性能好、稳定,的确是运营商的首选。不过2005年以后,华为的BRAS、业务路由器和骨干路由器崛起,极大冲击了思科的路由器份额。
思科在2010年以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国产厂商没有崛起,投标必须要有3-4家参与,然而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给力,运营商也没有其他选择,思科、Juniper等外企的路由器还是有份额的。
而交换机或者安全领域,国产厂商的确也没有可以和外企比较的产品。那时的华为,交换机的业务还是由H3C负责,中兴的交换机还不错,但是难以对思科形成挑战
所以我记得那时移动的骨干网,基本上一半华为、一半思科;而电信的CN2网络,也是由思科、Juniper和华为的设备组成。
在2010年后,在数据通信领域,华为的路由器已经和思科几乎并驾齐驱,中兴的路由器开始崛起,H3C的交换机已经飞速发展,华为也开始涉及交换机领域,锐捷等厂商也开始壮大。不管是路由器还是交换机,国内的运营商选择更多,思科在价格上毫无优势。
因此在2010年后,骨干路由器市场开始被华为霸榜,业务路由器华为、NOKIA(NOKIA中国是国企)、ZTE占据了主要的运营商市场,而且交换机的可选项也是越来越多,思科已经开始在运营商衰退。我记得在2011年前后,思科的设备已经不去运营商集采测试,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
所以在中国运营商市场,思科的败退比棱镜门发生的时间要早的多。国内的企业价格有优势,而且运营商的可选项很多。
企业网市场,最近两年思科开始从重点行业退出
企业网市场和运营商市场也类似,不过企业网市场思科退出的时间比较晚,尤其是在金融、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网络,最近两年才开始慢慢退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在OTT行业(如腾讯、阿里),思科还有比较大的份额。
在2015年开始,华为重点投入企业市场,在这之前,企业市场主要是H3C、锐捷、迈普等厂商,华为和中兴投入都不大。那个时候思科虽然价格比较贵,但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金融行业、交通行业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在华为重点投入企业市场的这几年,思科的份额节节败退。华为的解决方案和价格对思科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过去只有H3C和思科争锋,现在则面临着H3C和华为的两面夹击,所以思科在国内的份额也在逐年减少,在一些重点行业的网络面临着被大量替换。
而且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为了保护国家的网络安全,对一些大型的企业、机构有国产化的要求,而且的确HW和H3C的能力已经不输思科,所以思科的份额迅速的降低。
所以从企业网来看,思科的颓势也和棱镜门关系不大,主要的原因还是HW开始重点投入企业网,以及我们国家国产化的需求。当热,棱镜门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棱镜门应该加速了我国网络的国产化的诉求,导致了思科的份额加速流失。
无论也没有棱镜门,思科在中国的地位都会被超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企业网还是运营商,思科开始大量退出都和棱镜门关系不大。原因不外乎是国产设备商设备能力已经提升,思科在性价比上没有了优势,服务又不如国产设备商那样可以提供贴身s式服务,运营商和企业都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国产设备。
尤其在中美发生贸易争端以后,有中兴、华为的前车之鉴,中国会进一步加快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使用国产设备的进程,思科的份额会进一步降低,可能也就只余现网扩扩容吧!
棱镜门事件对思科的影响显而易见,当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同比下滑8%-10%,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科肯定会被其他新兴行业所取代,因为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与改变
这个问题很无聊啊。你为何不问一下,假如美国对中国通信设备企业不存在歧视,思科的本土会否被攻陷呢?
思科在棱镜门事件之前就已经不如华为了,至少在电信系统集成方面,当然如果说企业级方面,就现在好像也稍稍落后吧 ,只不过在互联网之下思科自己丢失了这一块的领地
我怎么觉得棱镜门最大的受害者是IBM
问这样的问题,显然低估了中国政府和科研单位的水平,好像没有斯诺登揭发棱镜门中国政府和科研单位还都不知道美国人有这手段?
在国内网络设备厂商起来之前,运营商设备当然都是西方的,美国居多。在国家安全部门看来,这显然是有风险的,毕竟电报、电话都能窃听,更何况网络呢?这点技术风险和窃听手段中国的安全部门还是能够认识到的。那该如何防护呢?
笔者不是安全部门的人,但据说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单位,网络都是物理隔绝的,而且要求电脑主机与电话线、网线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通过电话线网线获取到磁盘的电磁信号(虽然有点夸张,但理论上确实是风险)。
军事对抗,谍报第一,这一点但凡成熟的国家都清楚,估计德国人也清楚自己被美国人监听,只是作为盟友以及被占领国(要知道90年代东西德才统一)实在是有苦难言。
所以,斯诺登棱镜事件只是把皇帝的新装揭露了出来,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之前不知道这个事儿。而斯诺登也绝不会是个人英雄突发奇想拯救世界,这个事情绝对是谋划了很久,时间、地点都选好了,不然他怎么可能那么顺利从美国到香港又到俄罗斯。
其实远在棱镜门之前好多年,随着国产厂商华为中兴的崛起,国内网络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替换动作。而且不止网络设备,包括存储设备、数据库软件、安全软件、等,名义上是支持国产,实质上是出于安全。
在国内厂商起来之前揭发这个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用美国设备,暴露出问题还能怎样?当国内厂商起来之后,爆出这个事情就有好戏看了。德国政府虽然心知肚明但民众觉得奇耻大辱啊!事情发展到去年美国人要求西欧不准用华为,这个事情就不好操作了,因为西欧各国政府没法子对国民交代啊,总不能说“我们以前一直被美国监听所以接着监听也无所谓”?
所以,在笔者看来,棱镜门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适当时间发生的适当事件。只不过,作为突发事件效果更好而已
转换到商战上,如果你能够拿到竞争对手的把柄,一定要珍惜,不要轻易抖出,小则图然浪费资源,大则被对方倒打一耙。
比如小米上市前某公司跟小米的官司就是恰到好处:平时跟小米打官司小米奉陪到底毕竟不缺钱,上市前打官司无论输赢小米都希望尽快花钱了结。
这个牵扯到美国监听全世界的大事,没有棱镜门可能会有其他门事件,即使没有,也都心知肚明美国的监听事实,只要有替代品,肯定会被替换掉,没得选就没办法了,你可以选择使用,也有权拒绝使用,都知道苹果系统的信息数据后门,拒绝了么?全世界也就貌似俄罗斯等国家拒绝苹果了,没有拒绝的难道就不知道么,难道就没有替代品么?
俺没文化,对有些问题,真的搞不明白,比如大张旗鼓的呼吁抵制某国物品,大街上发现甚至出现一拥而上进行打砸这种情况,可是出钱买的是个人啊,损失的是个人财产,真的要抵制,你让他买不到就可以彻底抵制了,不是么?
不禁止的就可以使用,就像工商说的不禁止的就可以经营一样,真的是这样的思路面对问题么?疑问太多,迷糊!
感觉你的这个问题好难哦,不好回答,很抱歉!
标签:思科,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