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百科问答>白茯苓有副作用吗 白茯苓的功效

白茯苓有副作用吗 白茯苓的功效

2023-09-04 23:46:30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白茯苓有副作用吗 白茯苓的功效

白茯苓有副作用吗 白茯苓的功效

菌核含多种成分:

①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acidmethyl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acidmethyl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acidmethyl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acidmethyl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acidCmethyl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茯苓新酸(poricoic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acid]。

②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H11)。

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元素。

1、利尿作用:

将白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给大静脉注射白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

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白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白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白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2、抗菌作用:白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白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

白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

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

白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白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白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把肉瘤180细胞接种在ICR/JCL小鼠皮下,24小时以后腹腔注射各种白茯苓多糖体,5mg/kg剂量每日1次,连用10天,5周后处死小鼠,剖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

结果表明,白茯苓聚糖未能呈现抗肿瘤作用,而白茯苓多糖抑瘤率为95%;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率为73%;羟乙基白茯苓多糖-1抑瘤率为9%;羟乙基白茯苓多糖-2抑瘤率为61%;羟乙基白茯苓多糖-3抑瘤率为99%;羟乙基白茯苓多糖-4抑瘤率为100%。

新型竣甲基白茯苓多糖注射液在ICR/JCL小鼠上试验,发现100mg/kg剂量连续给药10天,对肿瘤U一14抑制率92.7%。

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与艾氏腹水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温育4小时,用台盼兰染色观察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死亡率(>50%时表示有效)。当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浓度为0.25%及0.50%时,死亡率分别为54.7%和61.7%。

给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连续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100mg/kg/天)10天,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23.49%,腹水量减少71.53%,癌细胞总数减少139.20%。给小鼠腹腔注射白茯苓多糖5-200mg/kg.天,连续10天,10mg/kg以上组均对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茯苓多糖体腹膜内给药,明显抑制小鼠S180和ED移植性皮下肿瘤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皮下荷IMC癌瘤和S180小鼠的生长期。给小鼠灌胃羧甲基白茯苓多糖(250mg/kg/天)25天,对子宫颈癌U一14肺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

在进行白茯苓多糖体抗肿瘤的试验中,发现白茯苓多糖体同其它多糖体一样,对生长迟缓型的移植性肿瘤才能达到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下列几种特点:

最佳剂量:白茯苓多糖体的抑瘤作用与剂量有关,剂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抑癌效果,在摸索最佳剂量的试验中,各学者得到的结果有所差别。如Hamuro等(197

1)做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试验,采用100mg/kg、50mg/kg、5mg/kg三种不同剂量,结果抑瘤率分别为92.3%、96.1%、53.4%,其中以50mg/kg剂量最佳。赵大明(198

2)做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试验,采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剂量进行试验,结果抑瘤率分别为75.5%、92.7%、78.8%、79.4%,其中以100mg/kg剂量最佳。吕苏成等(1989)采取灌胃法将白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1000mg/kg/天三种浓度进行试验,连续用药7天、第8天检测以250mg/kg/天剂量最佳。

不同给药途径:白茯苓多糖体系用各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瘤效果也不尽相同。

用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对肉瘤180的抑瘤试验,给瑞士小鼠5mg/kg剂量连用10天,腹腔注射抑瘤率为99.1%;肌肉注射抑瘤率为96.5%;静脉注射抑瘤率为99.6%;皮下注射抑瘤率为86.3%;口服抑瘤率为8.8%。

不同品系的小鼠:真菌多糖体用不同品系的小鼠或杂种鼠做试验,其抑瘤效果差别很大。如香菰多糖(Lentinan)用ICR/TCL、ddys、SWM/MS、C57BL/6品系的小鼠做试验,则出现强烈的抑瘤作用,其抑瘤为85-99%;用C3H/He品系的小鼠做实验,其抑瘤率则为37-48%,而用BALB/C及DBA/2品系的小鼠做试验,方法按1978年全国统一的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草案)进行,结果对肉瘤180曾出现过大于30%的抑瘤率,也出现过29.6%、18.9%的抑瘤率及无抑瘤现象;对小鼠肿瘤U一14的抑制作用也不明显。而用同样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注射液,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剂量进行试验,结果ICR/JCL小鼠肿瘤U一14均有抑瘤作用,其抑瘤率为75.5-92.7%。

5、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白茯苓多糖、羟乙基白茯苓多糖-3、羟乙基白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白茯苓聚糖、羟乙基白茯苓多糖-1、羟乙基白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用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能增强PEC细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数明显增加。皮下连续注射5天,50mg/kg剂量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增加35.5%,吞噬系数增加58.O%;皮下连续注射10天,50mg/kg剂量使吞噬率增加66.1%,吞噬系数增加121%。

新型甲基白茯苓多糖还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

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对照组及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试验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数为18.86±3.40%和0.41±0.09;试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数34.81±1.75%和0.86±0.07。

新型羟甲基白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纯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复正常。

C57纯系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24分钟后,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系数分别为:

(1) 正常小鼠组:39.60±4.86%和0.99±0.20;

(2) 带Lewis肺癌组:24.44±3.38%和0.55±0.10;带Lewis肺癌加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组:59.26±6.50%和1.30±0.21。

瑞士小鼠皮下接种肉瘤180细胞24小时后,皮下连续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系数分别为:

(1) 荷瘤组:26.88±4.57%和0.74±0.11;

(2) 荷瘤加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组:45.92±4.13%和1.57±0.12。

另有药理实验表明,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数。

给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300mg/kg/天)7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38±2.46%,吞噬系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19.4±1.27%,吞噬系数为0.32±0.02。

羟甲基白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羟甲基白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

羟甲基白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BSA诱导的DTH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别显着;羟甲基白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羟甲基白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连续用药4天后,小鼠脾细胞受ConA刺激生成的TCGF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用药组小鼠TCGF的生成量较正常小鼠增加3.5倍。

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

采取灌胃法将白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1000mg/kg/天三种浓度进行试验,连续用药7天,第8天检测酸性非特异酯酶(ANAD)阳性淋巴细胞数、溶血空斑(PFC)、巨噬细胞吞噬等,同时进行了胸腺,脾脏和肿瘤重量的测定,结果证明白茯苓多糖能增强M吞噬功能(P<0.01),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P<0.05)。

还能使小鼠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并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白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管内试验:用51Cr标记靶细胞,将培养5天的淋巴细胞与标记靶细胞以1:1混合,用51Cr释放数做为靶细胞损伤的指标。

据此来观察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试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多糖体,观察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白茯苓多糖和羟乙基白茯苓多糖在管内可使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白茯苓聚糖和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可增强4-7倍。

体内试验:用CBA小鼠做试验,开始用P815瘤细胞作为淋巴细胞激活剂,使之致敏,并于不同天数腹腔注射各种白茯苓多糖体。

第10天将小鼠处死,取出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MLNC)。

用51Cr标记的P815瘤细胞作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的靶细胞,与已配好的脾细胞及MLNC以一定比例混合(l:100),培养3小时,观察51Cr释放率。结果证明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100μg/ml的羟甲基白茯苓多糖对NK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白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着上升。

白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煎剂按5-10g/kg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

白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白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系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6、治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7、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8、痰饮;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9、脾虚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10、白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11、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总的来说,本品性味平和,并无什么明显副作用。只是本品甘淡渗利,对阴虚津伤严重者可能要慎用。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白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伤寒论》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儒门事亲》)

3、治水肿:白水(净)二钱,白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不知医必要》白茯苓汤)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白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防己白茯苓汤)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白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白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白茯苓汤)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

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8、治湿泻:白术一两,白茯苓(去皮)七钱半。

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原病式》获苓汤)

9、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白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白茯苓泽泻汤)

10、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

上以白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2、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白茯苓末服之。

(《证治要诀》)

13、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

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德生堂经验方》)

14、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白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白茯苓酒)

15、治皯:白蜜和白茯苓涂上,满七日。

(《补缺肘后方》)

标签:白茯苓,副作用,功效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answer/3722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