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
眉州眉山人代家。
2、解释加粗的词。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有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1)、理由:。
(2)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诗夜游》即写于此时。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6、【念无与为乐者】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处景色描写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9、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突出这一点【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10、本文作者借月抒情,与其《水调歌头》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相似之处是哪一句?并谈一谈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
11、德国的荷尔得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人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
1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为这一句写一段批注性文字,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13、按原文默写: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院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14、本文对月色的.描写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古诗文中还有很多关于月色的成功描写,请举出几里例。(至少两例)
15、作者月夜游寺,情融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一组含【月】字的五言或七言的对偶句。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答案:
1、《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2、窗 高兴愉快的样子 想到,考虑 睡觉
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相互错杂 只是
3、(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命运相同。
4、(1)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2)、仕途失意的落寞。
5、见月色之美的欢喜之情。
6、(1)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
(2)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寻访好友的举动。
7、空明、澄澈。 被贬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8、欣赏如水月色、婆娑的月影时的愉悦快慰之情。
9、【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是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
10、【庭下如积水空明】 被贬之后,内心孤独、失落,而又刻意达观的复杂情怀是一致的。
11、苏轼写这篇文章时已被贬黄州将近四年,作为一个有济世之才的读书人,长期被闲置,内心一定是异常苦闷的,但苏轼在这种情况下,能超越自我,月色在他的眼中那么富有人情味,这种通过赏月来摆脱抑郁之情,在欣赏自然美景中达到忘我的思想境界,不就是一种诗意人生的体验吗?
12、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5、(1)倚树听流泉,开帘见新月。
(2)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标签:参考答案,复习题,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