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怎么回事?
腹泻就是“拉肚子”或“跑肚”。正常情况下,人每天解1-2次成形的黄色大便。
如果大便次数增加,粪便也变稀,就叫做腹泻。
有些人虽然每天解2-3次大便,但大便不稀,属于正常。
胃肠病本身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但有些胃肠病以外的疾病也有可能引起腹泻。
可以引起腹泻的疾病大致有以下几类。
1、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2、吃了不干净食物引起的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
3、吃了引起过敏的食物引起的肠道过敏。
4、吃了有毒的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食物或药物中毒。
5、一些胃、胰腺、胆道的疾病。
6、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
7、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除了应该及时看病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随便吃止泻药。
因为如果得的是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腹泻有助于细菌毒素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用药很快止住腹泻,反而会加重病情。
2、应该警惕由传染病(如痢疾)引起的有传染性的腹泻。
在没有明确腹泻病因前,不要与家人或同桌吃饭人共用碗筷,饭前便后注意洗手以防传染。
3、要积极避免脱水。腹泻较重的病人身体都会丢失大量水分,如果没能够及时补充,很快就会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的症状。
遇有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等着去医院“挂吊瓶”,可以自己调配简单的口服液补充水分,而且越早喝越好。
4、腹泻较轻又暂不方便去医院的病人,须慎用黄连素等抗生素,警惕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腹泻期间要吃稀饭、汤面、面片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这样可以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标签:腹泻,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