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习俗
正月十一习俗
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
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炮龙节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此★文为帝神算命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正月,习俗,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