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百科问答>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

2023-05-27 11:42:33 编辑:join 浏览量:656

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

1脑梗死的症状

脑血栓时,血管是一点点被阻塞的,其发作也是逐渐发生的,最初症状自身觉得舌头不停使唤、头晕眼花、想吐等,也有由于四肢麻痹而导致笔或筷子掉在地上的情况。这些症状只会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轻微发作。

脑栓塞则没有任何前兆而突发发作,是其他部位的血栓随着血液流动,突然间堵住了脑血管,其代表症状是身体左右的任何一边出现麻痹,严重时昏迷。

临床表现

脑梗塞患者主诉多为面瘫、上肢单瘫、偏瘫、失语、抽搐等症状。偏瘫以面和上肢为重,下肢相对较轻。感觉和视觉可能有轻度影响,但一般不明显。抽搐大多数为局限性,如为全身性大发作,则提示栓塞范围广泛,病情较重:约有1/5的患者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1)一般特点: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性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的表现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临床类型:

1)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

2)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痪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治疗

从治疗或预防再发的角度来看,无症状脑梗死与症状性脑梗死同样重要。应该把无症状脑梗死当作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来对待。此时的治疗是脑梗死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期。所以对于无症状脑梗死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一般措施

治疗也应以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加强护理注意消除致病因素,预防再发。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

注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最好让患者了解病情,以便配合治疗。

(2)脑水肿的治疗:如果有脑水肿,则应合理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甘露醇不仅有降颅压的作用,而且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依病情可选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或10%的甘果糖(甘油果糖)250~500ml缓慢静点,也可用利尿性脱水剂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或地塞米松抗脑水肿治疗。

2、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对于有颈或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借助于具有高清晰、高分辨力的数字减缩造影机,在电视导向下通过导管进行治疗。

3、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无症状性脑梗死多有高血压病史。

注意血压的调控,若血压在24/12.66kPa(180/95mmHg)以下,可不必干预,超过这一范围,则需采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并最好在严密监测血压下实施。

(1)降压宜缓慢:由于老年患者多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对于血压的急骤变化难以适应,需缓慢使其血压降至合理水平。有研究表明,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必然产生脑缺血损害的后果。

第1个24h使平均血压降低10%~20%为宜。

(2)降压要个体化:参考患者平时血压水平及原有药物反应情况选择药物。一般可将患者血压逐渐调控正常。

(3)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使血压在24h内维持稳定,尽量避免血压波动。

(4)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在降压治疗中,靶器官的保护性治疗尤其重要,重点是心、脑、肾等器官。它们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4、钙通道拮抗药

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内神经细胞处于钙超载状态,应用钙通道拮抗药不仅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而且可以减轻脑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

可用尼莫地平20~40mg, 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口服。

5、脑代谢赋活剂

可选择应用: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6、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够:

①提高氧分压,增加氧从毛细血管向细胞的弥散能力。

②收缩正常脑血管,增加了病变部位脑血流灌注。

③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增多,加速酸性代谢物的清除,为神经组织的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3如何预防脑梗死

1、控制体重

脑梗塞的预防应控制体重,保持或减轻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m2,腰围<90cm。

这是脑梗塞的预防措施之一。

2、戒烟限酒

也是可以起到脑梗塞的预防作用,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这是对脑梗塞的预防要注意的。

3、积极运动

脑梗塞患者需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均有益处,这是比较有效的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4、适当多喝水

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滞度。

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

所以,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

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晨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也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滞度。

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沐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沐浴而丢失的水分。

4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保健

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

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

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

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

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

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5脑梗死的危害会殃及生命吗

脑梗死本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血管病,不及时治疗的后果,轻者可能会造成偏瘫、后遗症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重者甚至会影响生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最严重状态,因此这种状态需要朋友们重视。

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

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

一般最易受此类疾病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

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

②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

③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

④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⑤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

患者患有此类疾病以后,之前往往会有头晕、头疼的症状,发作之后会有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等等的症状,所以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突然发作脑梗死,需要马上送去医院抢救,若送不及时,患者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标签:脑梗死,症状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answer/25576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