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百书>百科问答>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2023-05-26 14:46:08 编辑:join 浏览量:596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意思是: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急躁了就没了智慧。知道这个道理的就会把心中过急的欲望减少一半,彻底省悟这个道理的心中就会全然没有过急的欲望。

“知(zhì)者减半,省(xǐng)者全无。”意思是说,聪明的人,遇事会话到口边留半句;如果是大彻大悟的人呢,那就遇事不会轻易(轻率)表态,当然就会一句话不说了(全无)。抛砖引玉,妥否,只供商榷。

此句出自《增广贤文》,另一种说法是“知者减半,愚者全无”,前一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谋)”。

了解这个道理(指上一句蕴含的道理)的人,就会减少一些(半是虚数)苛责,知道有时候不能太计较;彻悟这个道理的人,就不再对人苛求了,一切都圆润通达。

第二种说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水太清澈的话,里边就往往没有鱼;人过于苛察细节的话,就没有跟随的人了(没有谋略了)。智慧的人减去一半的话,那么愚笨的人就全都没了。知,应为通假字,通智。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有时总难免自以为是吧,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准确,而别人的主张有问题。由此观之,世人皆以为自己是“智者”,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愚笨,于是这世上仿佛就没有“愚者”。

其实,如果人能谦虚谨慎一点,多一点自我批评,对别人少一些苛责,做事不过分吹毛求疵,多推己及人换位自考,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有些行止,不见得有多高明。

如果能从智者中去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话(半是虚数),那么(智者中)的愚者就全都没了。这部分被减去的对象,其实是滥竽充数,是伪智者,就是自作聪明。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清代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

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还是谚语的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省者,知者,减半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baishu.com/answer/25200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