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菁与同事们联袂接力手术,为13岁女孩摘除罕见巨大肿瘤。
赵晓菁(右二)与同事们联袂接力手术,为13岁女孩摘除罕见巨大肿瘤。
“做好最坏的打算,希望最好的结果!”
手术前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这样对记者说。
不负所望,今天,历时四个多小时,手术室等来了好的结果:一颗重达942克的肿瘤从13岁的福建女孩利利身上成功完整剥离。
据医生介绍,这个颈胸交界处的孤立性纤维瘤在全球临床上都很罕见。
上海的临床医生还发现,文献报道该类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但上海的临床医生发现,近年接手的病例里,它却频频侵犯青年甚至少年儿童。
卷土重来的肿瘤这次更疯狂了!
早上9点,随着利利的左胸被划开,一场艰巨的手术开始了。
医生要耐心且精准地沿着血管和神经边缘剥离下一颗盘踞在病人颈胸交界处的巨大肿瘤。
“这期间,要尽一切最大可能不伤及重要神经血管。
一旦引发大出血,一条生命可能就此停摆。”主刀医生赵晓菁对记者说。
13岁,花一样的年纪,对利利来说这已是第二次与肿瘤正面交锋了。
一年前,家住福建的利利感觉胸闷,医院的检查结果犹如晴空霹雳——胸部长了一个肿瘤。
所幸,手术顺利,肿瘤不大,经过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被切除。
“孤立性纤维瘤”,一家人记住了出院小结上这个古怪的肿瘤名,只当度过一劫。
但一切并没有结束。去年下半年,胸痛再犯,利利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
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利利的左侧胸腔内有一个直径约21厘米的肿瘤,鼓大如球。
从外观看,女孩左侧胸壁明显比右侧饱满,那是一个还在疯狂生长的肿瘤。
二次手术本来就会提高手术难度,何况这个肿瘤可能侵犯的神经血管太多,手术风险很大,有医生判断“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如果不手术,持续膨胀的肿瘤可能把孩子活活疼死。换言之,病人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将很难捱。
“去上海吧!”
经当地医生推荐,一家人找到仁济医院胸外科神刀赵晓菁医生,一个与胸部肿瘤过招20多年的外科医生。
外科医生接力联袂上台“拆弹”!早上9点,手术开始;11:18分,瘤体成功剥离;12:23分,进行血管搭桥……时间滴答走过,手术室气氛紧张。
赵晓菁在手术前就很清楚,要对付一个“狠角色”。
这是一个狂妄的肿瘤,膨胀性生长的它已牢牢霸占着女孩的颈胸交界处,这个位置的重要血管很多,一旦涉及重大血管,引发大出血,是任何外科医生不愿见到的,这会引发生命危险。
即便命保住了,导致重要神经受损,手术后可能引发因血供破坏、缺血导致的组织器官受损等一系列灾难性的并发症。
据赵晓菁介绍,从影像学判断看,这个巨大的胸腔肿瘤已经压迫了小女孩左侧上肢的臂丛神经,左侧无名静脉也已经没有了血液回流,肿块还将左锁骨下动脉完全包绕……
面对如此复杂的肿瘤,手术前很多情况是不确定的,一切只有靠手术医生打开患者胸腔后去探查,这考验医生的手术经验、技术、判断力与临场的决断力。
打开利利的胸腔,赵晓菁与脊柱外科陈滨医生小心翼翼地充分显露所有臂丛神经,并成功将肿瘤从其表面完整剥离。
手术当场神经电生理监测显示,臂丛神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进一步游离左锁骨下动脉,医生们发现,它们已几乎被肿瘤包绕,游离显露其远心端,血管管径大约只有4毫米、缺损长度太长了,手术团队决定放弃人工血管置换方案。
“游离一段正常的颈内静脉作为桥血管,与左颈总动脉进行端侧吻合!”
胸外科副主任叶清急中生智,想到这个妙计。
得益于脊柱外科医生陈滨对臂丛神经和左侧锁骨下的解剖把握、心外科副主任黄日太对细小桥血管的吻合技术……
下午1点18分,手术最终宣告顺利完成,肿瘤获得完整切除,臂丛神经完整保留。这颗肿瘤的最大直径21厘米,重942克,病理诊断显示为:孤立性纤维瘤。
“孩子很坚强,我们得救救她”!
从医20多年,赵晓菁也只遇过三四例巨大的颈胸交界处孤立性纤维瘤,如此年轻且严重的患者还是头一回。据文献报道,颈胸交界处的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上很少见。而文献记载的各类孤立性纤维瘤,发病年龄从5-87岁均有报道,平均年龄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临床上,赵晓菁发现,他接手的患者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他最近一次接到的病例就是一个20多岁的贵州小伙子。
“他们因为胸部胀痛、咳嗽等症状就医,也有的是偶然发现了肿瘤。”
赵晓菁告诉记者,这类肿瘤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不少是在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肿瘤长大后可能引发胸痛、咳嗽等。为何愿意接下这台难开的刀?
记者从这个仁济医院的手术团队听到这样的回答:女孩的求生欲打动了大家,“孩子很坚强,我们得救救她!”
另外,在高难度的手术面前,真正的外科医生都会表现出巨大的勇气与兴趣,全力以赴地接受挑战,为患者祛除疾痛,当医生的成就感也来源于此。
赵晓菁主任从事胸外科专业近二十年,擅长肺、纵隔、气管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运用胸腔镜和纵隔镜等微创方式诊治胸部疾病,他所做的微创肺部手术例数已近5000例。
他率先开展各类全胸腔镜手术,包括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袖形切除、胸腺扩大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
肺癌的全胸腔镜手术比例逐年提高,已达95%以上;他还引进达芬奇机器人,率先在中国开展相应的肺叶切除和胸腺扩大切除。
针对难以捉摸的早期肺部病变,赵晓菁曾留学日本,与同仁们一起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诊断“金标准”。
精准的诊断,让赵晓菁在面对肺癌病人的时候,更多了一份底气。
很多患者经过他的治疗,都被他精湛的医术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折服,成为他的“铁杆粉丝”。
对于一些晚期癌症病人,赵晓菁特别注重谈话的技巧。
更值得一体的是,赵晓菁还热心公益,是中国民政部增爱慈善基金会下的“慈菁基金”的发起人之一,这个医疗专项慈善基金专门用于贫困人群的肺癌早期筛查和手术。
目前,“慈菁基金”的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已在山东、河南、青海三地完成了超过700例筛查,被查出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贫困患者,在他发起的“慈菁基金”的资助下,由赵医生亲自为他们进行手术。
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一句“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这,便是一直坚持远离过度诊疗,坚持开有价值的刀的仁济医院胸外科赵晓菁主任!
赵晓菁,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擅长领域:肺、纵隔、气管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擅长于运用胸腔镜和纵隔镜等微创方式诊治胸部疾病每周坐诊时间:每周三上午、下午地址:上海仁济医院东院
标签:赵晓菁,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