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栀子仁的功效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栀子仁汤
2.1 处方
栀子仁、赤芍药、大青、知母、升麻、杏仁,各一钱。黄芩(一钱半),石膏(二钱半),柴胡(二钱),甘草(半钱)。
2.2 功能主治
治发斑烦躁,面赤咽痛,潮热。
2.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豆豉五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2.4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返回]3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栀子仁汤
3.1 处方
栀子仁7.5克 芎藭15克 酸枣仁(炒)30克 陈橘皮(去白,炒)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15克 豉(炒)7.5克
3.2 制法
上七味,粗捣筛。
3.3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呕逆。
3.4 用法用量
每服10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返回]4 《卫生总微》卷七
4.1 方名
栀子仁汤
4.2 组成
栀子仁21个,豉2合,薤白1握(切)。
4.3 主治
小儿伤寒热毒攻于肠胃,下赤汁,或如烂肉鸭肝,壮热腹痛。
4.4 用法用量
上以水2大盏,同煎至1盏,去滓,量大小分作数服,不拘时候。
[返回]5 《明医杂著》卷六
5.1 方名
栀子仁汤
5.2 别名
栀仁汤
5.3 组成
郁金、枳壳(麸炒)、升麻、山栀仁(炒)各等分。
5.4 主治
时毒肿痛,大便秘结;热燥而咳者。
5.5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5.6 附注
栀仁汤(《医钞类编》卷六)。
[返回]6 《外科精义》卷下引《普济生灵方》
6.1 方名
栀子仁汤
6.2 别名
六味栀子仁汤、栀子仁散
6.3 组成
郁金1两,枳壳(去瓤)1两,升麻1两,栀子仁1两,牛蒡子1两,大黄1两。
6.4 主治
时气头面赤肿。
6.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蜜水调下。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7 附注
六味栀子仁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栀子仁散(《杏苑》卷八)。
[返回]7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7.1 方名
栀子仁汤
7.2 组成
栀子仁21个,甘草(炙令赤色,锉)2两,人参2两,黄连(去须)2两。
7.3 主治
乳石发,下痢。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早晨、日午、晚后食前各1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8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8.1 方名
栀子仁汤
8.2 组成
栀子仁10个,黄芩(去黑心)3两,大黄(锉炒)3两,豉2合。
8.3 主治
乳石发,体热烦闷,口中疮烂,表里如烧,痛不能食。
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香豉1合,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9.1 方名
栀子仁汤
9.2 组成
山栀子仁4-7个(锉)。
9.3 主治
赤白痢,并血痢。
9.4 用法用量
以浆水1升半,煎至5合,去滓,空心、食前分2次温服。
[返回]10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10.1 方名
栀子仁汤
10.2 组成
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朴消(别研)半两,茵陈蒿半两。
10.3 主治
伤寒急黄。
10.4 用法用量
用水3大盏,煎至2大盏,去滓,下朴消,搅令匀,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取利为度。
10.5 制备方法
上除朴消外,各为细末。
[返回]11 《活人书》卷十六
11.1 方名
栀子仁汤
11.2 别名
柴胡散、阳毒栀子汤
11.3 组成
栀子仁1两,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2两,黄芩2两,赤芍药1两,大青1两,石膏2两,知母1两,甘草半两(炙赤,锉),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者,麸炒微黄)。
11.4 主治
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
11.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1.7 附注
柴胡散(《普济方》卷一三五)、阳毒栀子汤(《准绳·伤寒》卷三)。
[返回]12 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12.1 方名
栀子仁汤
12.2 别名
泻脬汤
12.3 组成
石膏8两,栀子仁3两,茯苓3两,知母3两,蜜5合,生地黄(切)1升,淡竹叶(切)1升。
12.4 主治
膀胱实热,转胞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腰中痛,不可俯仰。
12.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下蜜,煮2沸,分3次服。
12.6 加减
须利,加芒消3两。
12.7 附注
泻脬汤(《三因》卷八)。
[返回]13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13.1 方名
栀子仁汤
13.2 组成
栀子仁1钱,赤芍药1钱,大青1钱,知母1钱,升麻2钱,黄芩2钱,石膏2钱,杏仁2钱,柴胡1钱半,甘草半钱,豉100枚。
13.3 主治
伤寒发狂烦躁,面赤咽痛,潮热。
13.4 用法用量
上用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2次服。
标签:栀子,功效